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

ID:22612628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_第1页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_第2页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_第3页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_第4页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教育资源库  “所”  (一)代词  "所"也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辅助性代词,所组成的结构也是名词性结构。与"者"不同的是:(1)"所"置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前,而不是其后;(2)"所"的后面只能接动词,而且通常是及物动词。因此,如果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等与"所"字组合,它们自身一般也都变得具有及物动词的性质;(3)"所"字之所以通常与及物动词组合,是因为此时的"所"具有动词宾语的性质。因此,"所"字结构说明的是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物,而"者"字结构则是说明发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实施者(如"所见"指看到的东西;"见者"则指看东西的主体),二者的意义差别是

2、明显的,决不可混为一谈。例如:  (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五代史伶官传序》)――所归:归处。  (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所希冀:企盼的内容。  (3)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庄子。秋水》)――所连:指禅让的君位;所争:争夺的政权;所忧、所劳:指为此而忧虑、操劳的国事。  (4)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所能上报:指能够回报的恩德。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赤壁赋》)――所如:去往的地方。  此外,还有一些由"所"组成

3、的常见结构应当注意:  1."所……者"  此一结构表达的意义等同于"所"字结构,而不等同于"者"结构,亦即说明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而不是发出或实施动作行为的主体。例如:  (1)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谏逐客书》)――所重者:看重的东西;所轻者:轻视的东西。  (2)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答李翊书》)――所为者与所期者:指文章的写作与期盼达到的水平。  (3)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客孟尝君》)――所寡有者:缺少的东西。  (4)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张中丞传后叙》)――所欲忠者:愿意效忠的对象。  2."所以"  "

4、所以"这一凝固结构表达的意思较复杂,主要有:  意义比较具体,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凭借、工具、方法等,可译为"用来……的……"、"凭它来……的"等。如:  A.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谏逐客书》)  B.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谏逐客书》)  C.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答李翊书》)  D.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  E.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知所以志也。(《张中丞传后叙》)  意义比较抽象,用以引出某种结果的原因,可译为"导致………的原因"、"这就是…

5、…的原因".如:  A.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谏逐客书》)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五代史伶官传序》)  C.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  指代缘由、原因的名词性结构,做动词宾语。如:  A.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二)约数词  此时接续在数量词后,表示大约的数量范畴。可译为"左右"、"前后"等。例如:  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李将军列传》)  “诸”  (一)合音词  1."之于"的合音(即取"之"的声母、"于"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于"古音同"乎")。"之"为指示代词,

6、"于"为介词,所以此时"诸"只出现在句中:"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则与后面的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前面的动宾结构关涉到对象、处所、地点、内容等。例如:  (1)用与舍属诸人。(《答李翊书》)  (2)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  (3)更譬诸操舟……(《论毅力》)  (4)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2."之乎"的合音。"之"为指示代词,"乎"为语气词,此时"诸"只出现在句末:"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乎"用来结束句子。例如:  (1)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  

7、(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二)约数词  此时"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或全体中的每一个体,可译为"各位"、"众"等。例如: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李将军列传》)  “焉”  (一)兼词  兼有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此)"的意思,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介绍关涉到的人、事、物、处所等。例如: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