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中的氟斑牙的致病机制的可能性分析

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中的氟斑牙的致病机制的可能性分析

ID:2261077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中的氟斑牙的致病机制的可能性分析_第1页
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中的氟斑牙的致病机制的可能性分析_第2页
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中的氟斑牙的致病机制的可能性分析_第3页
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中的氟斑牙的致病机制的可能性分析_第4页
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中的氟斑牙的致病机制的可能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中的氟斑牙的致病机制的可能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中的氟斑牙的致病机制的可能性分析-->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中的氟斑牙的致病机制的可能性分析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氟中毒作用下小鼠切牙成釉细胞形态学变化,探讨氟斑牙的形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氟斑牙动物模型,在不同时期肉眼观察成活小鼠切牙颜色及釉质表面变化,45d后处死动物,HE染色,光镜观察小鼠切牙成釉细胞各个时期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随着小鼠日常饮用水中氟化钠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小鼠切牙氟斑牙症状加重;成釉细胞出现扭曲变形、正常的高柱状形态丧失、胞内出现空泡及大小不等的黑色颗粒、托姆斯突被异位物质压迫等细胞形态学改变突出。结论 氟对小鼠切牙的毒性效应在其发育初始阶段

2、即已产生影响,并与时间和剂量有密切关系。从小鼠切牙发育初始阶段研究氟斑牙的致病机制可能会有所启示。关键词:氟成釉细胞牙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changesinameloblastsofincisorunderchronicfluorinepoisoning.Methods Themicedentalfluorosismodelorphologicchangesineverystageofmouseincisoriceeloblastsoftheirincisorfluorideandtimemorphologicalchangesinthemicein

3、cisorgraduallyaggravatedandtheameloblastdistortedandlostitsnormalcolumncontour,andvacuolesandblackgranulesofvarioussizesappeared.TheThomasprocessaterial.Conclusion Thetoxiceffectoffluorineonmouseincisorbeginstoshoent,eanddose.Thefluorosismechanisment.KEYeloblast;tooth氟斑牙是牙齿在形成矿化过程中,机体持续摄取过多的氟而造成的牙釉质

4、矿化和发育异常,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釉基质形成后矿化过程中,而对成釉细胞发育初期氟的毒性效应研究甚少。有研究发现牙齿发育过程中过量氟使成釉细胞受到损害,影响其结构和功能[1]。本实验通过建立氟斑牙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期小鼠切牙的损害程度和成釉细胞形态改变,以及氟对釉基质形成的影响,探讨氟斑牙致病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分组 选用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8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0~25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氟组和高氟组,每组6只。常规饲料成分比为:小麦20、大米23、玉米14、豆饼17、鱼粉10、麦麸12、鸡蛋2、多种维生素1、石粉0.5、磷酸钙

5、0.5。日常饮用分别为:去离子水、去离子水配制50mg·L-1和100mg·L-1氟化钠溶液。小鼠每日饮水量4~6g。1.2 实验方法 给药方法:每组小鼠隔离喂养,自动饮食。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低氟组饮用50mg·L-1氟化钠溶液;高氟组饮用100mg·L-1氟化钠溶液。各组均饲以常规饲料。观察方法:动物饲养期间,在15,30,45d时肉眼观察并记录活体动物的上下切牙。观察及分级方法参照文献[2]将切牙氟斑牙分为4级。Ⅰ:正常鼠牙釉质,橘黄或棕黄色,半透明;Ⅱ:牙表面细小规则的棕、白色相间横纹;Ⅲ:不规则棕、白色相间横纹,棕色横纹部分中断消失,其间距(白色带)增宽而不规则;Ⅳ:大部分棕色横纹

6、消失,整个牙面呈白粉笔样,常伴牙缘缺损。4位检查者分别独立肉眼观察后记录,其结果经Kappa检验。1.3 病理标本制备 喂养45d后,处死动物,仔细解剖分离下切牙,40g·L-1甲醛固定24h,100g·L-1EDTA脱钙3周,脱水透明,石蜡包埋,进行下切牙唇舌向切片,切片厚5μm。常规透明脱水,HE染色,光镜下观察。2 结  果2.1 肉眼观察 实验期内无动物死亡,4位检查者各自独立对18只小鼠,共计64颗上下切牙检查记录后,经Kappa检验,具有一致性(Kappa值=0.82)。低氟组与高氟组在喂养30d后,动物上、下切牙大部分出现Ⅰ级,Ⅱ级氟斑牙。45d后,低氟组有6颗切牙、高氟组20颗

7、切牙出现Ⅳ级氟斑牙。对照组釉质桔黄或棕黄色,半透明,有光泽,无缺损。对45d时3个浓度的结果进行有序分组资料线性趋势检验,P2.2 光镜观察 对照组:①增殖分化期:小鼠切牙唇侧基底部末端成釉器细胞紧密排列成团,细胞椭圆形,密集、无规则排列,核深染,核大胞浆少,可见到核分裂相。②分泌前期:随着向切端侧移行,内釉上皮细胞逐渐面向星网状层整齐排列,呈柱状,高度逐渐增加,内釉上皮细胞与星网状层细胞之间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