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89371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浅析“天下”视界下的冲突法理论论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天下”视界下的冲突法理论论略一、为什么在冲突法理论中引入天下 在我们所处的被称为现代的历史时代中,全球化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在今天使得整个世界被卷入的全球化运动中,在经济纽带的作用下,各个实体从经济、政治、文化到法律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与此相适应的是,作为冲突法理论生成的实在界基础的多元私法体系共存在规模上历经三个阶段逐步扩大后,目前已达致全球性多元私法体系共存的最大尺度。上述变化使得冲突法理论已无法完全凭借原有的分析框架,问题已经演变为全球规模的,我们因而必须在与之相匹配的世界尺度中去思考。作为特定空间(地域)下的特定存在者,无论是基于知
2、识地方性的潜在影响,还是主体意识的精神自觉,一国的学人通常有意无意地带有对其所处的地方情境的朴素情感,并不甘于沦为他处思想和理论的忠实复述者。 这使得在多元私法体系达至全球规模的共存后重思冲突法理论时尝试融入中国印记成为当代学人的历史使命。然而,当我们面临如何选择具有中国印记并可作为反思冲突法理论之依凭的思想资源问题时,曾有学者不无悲观地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大量发生的情形下,中国历史遗留的自己的东西几乎是零。笔者以为,中国历史中未曾出现过纯粹意义上的冲突法理论资源虽是事实,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反思冲突法理论时无法在历史中寻到任何
3、可资征引的思想源泉。事实上,由于冲突法理论关乎对为何适用外国法的解释和回答,在多元私法体系全球性共存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世界的想象或者说世界观便成为反思和重构冲突法理论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这一局面使得植根于中国历史中的天下理念极有可能成为塑造有中国印记的冲突法理论的思想源泉,并凭此发展出与西方冲突法理论具备同等如果不是更强的话解释力的冲突法理论。 始于近代的国势衰颓迫使中国知识精英忙于思考救亡而无暇顾及天下,然时移事易,经由一百多年的努力后,虽然中国还未成为一等强国,甚至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但至少已经完成了救亡的目标,并且正在经历从一个小国变成大国的过程。当然,中国通
4、过和平发展而展望的大国之梦,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世界工厂式的物质生产大国,也不应该仅仅是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起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大国,而更应该是对世界知识体系构建具有原创性贡献的知识生产大国。这样,我们就必然需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思考中国文化和思想对于世界的意义,而当中国要思考整个世界的问题,要对世界负责任,就不能对世界无话可说,就必须能够给出关于世界的思想,中国的世界观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目前,虽然以西方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为依托的民族/国家视界仍然是中国学界习以为常的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角度,但其很可能并不是一种足以应对全球化而导致的具有全球规模问题的有世界情怀的视界。并且,由于这
5、种视界不能反映时代背景,我们就不能指望其因应时代需要,更不能仍然在这种视界中型塑与全球规模的多元私法体系共存相适应的冲突法理论。窃以为,民族/国家视界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与其他国家是否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并进而接受这一视界没有关系事实上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接受甚至习惯了这一视界而是与其理论能力有关。或者可以说,民族/国家视界虽然也在思考世界,但全球化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并不仅仅在于思考世界,还要从世界去思考。思考世界与从世界去思考是完全不同的思想境界。而中国文化和思想内核中的天下理念由于其所蕴含的从世界去思考的思维方式,应有资格成为中国话语参与世界知识互动及体系构建的
6、具有原创性意义的思想资源。因此,当下的中国,不仅重新赢得了思考天下的时间和机遇,更负有唤醒天下理念时代活力的使命。 二、作为世界性的视界的天下 当然,现代社会的造型以及人们对造型的造型都与生成天下理念的中国传统思想所处的时代已经相去甚远,这就决定了我们如果仅仅以复古的心态梳理出其所谓的本来面目,反而会消解掉天下理念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或者可以说,我们复兴天下理念并不能简单地化约为对之予以历史解释,而更应该关注天下理念所蕴涵的理论可能性,由复述转向重述,变还原为阐发,从而在中国的思想框架下发掘出天下理念的时代意义。毕竟,我们不是根据历史而是根据思想的可能性来进行思维和作出
7、关于未来的决定的。作为经过现代科学知识洗礼的现代人,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于世界的了解无疑比古人更加丰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往往在知识论上与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严重不符合。但如果跳出知识论的视野而站在思想的高度,他们的世界观似乎并非不值一提。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中,天下是一个被赋予了多重思想意义的概念,是一个关于世界而不是国家的概念。 经由这一概念的提炼升华,在中国思维中,处理不同规模的事务需要采用不同的视界,具有不同的情怀,即所谓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这就意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