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

ID:2258855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_第1页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_第2页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_第3页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_第4页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某型压气机前一级静叶和下游动叶的三维流场为研究对象,静、动叶片数量相等为38,选取单扇区流场通道作为计算区域,应用计算流体力学(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的专业前处理软件Gambit生成结构化六面体X格。X格单元数为106 758,节点数为116 679,且X格的长宽比小于5,正交性大于10,延展比小于1 000,X格的质量良好,压气机工作转速为11 383r/min,采用进口总压、出口静压边界类型,介质为可压缩理想空气。已知进口总压Pinlet为1.0105 

2、Pa、温度Tinlet为300K,出口静压Poutlet为1.08105 Pa、温度Toutlet为300K,动叶排轴向长度Cx为0.037 31m、节距b为0.043 69m  2 计算结果分析  2.1 SM方法与MRF方法的比较  由于压气机动、静叶流场的交界面为旋转面,且与动叶流场的转轴重合,因此对于动静交界面的设置不仅可以采用SM方法,还可以采用MRF方法。  2.1.1 计算收敛性  为了保证计算的稳定性和收敛效果,采用隐式耦合求解方法对压气机内部流场进行了500步的定常分析,将得到的稳定流场作为初场,启动非定常分析。综合考虑动叶的旋转速度和三维非定常计算的耗

3、时性,选定物理时间步长为2.31μs,同时设定虚拟迭代步数为20,计算时间步为2280。在计算过程中,通过监测动叶表面的系数曲线来判定收敛情况。SM方法和MRF方法的非定常升力系数监视曲线。可以看出:经过3ms计算后,SM方法和MRF方法的计算结果收敛,且二者都属于震荡收敛,这是由于压气机内部流场的非定常性决定的;MRF方法监视曲线的震荡幅值要远小于SM方法的震荡幅值。相比较而言,MRF方法的收敛性更好。 除了使用特征量的监控值来判定计算的收敛外,一般还把进出口的流量之差作为一个评价计算收敛性的重要标准。两种方法的进出口流量值及偏差。可以看出,MRF方法的进出口流量

4、偏差0.3%小于SM方法的偏差0.8%,这说明了MRF方法的收敛效果优于SM方法。  2.1.2 计算所需时间  在计算设备相同的情况下,SM方法非定常计算所耗用的时间约为5.50h,而MRF方法耗用时间约为9.75h,可见MRF方法的计算效率更高。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本研究采用MRF方法模拟压气机内部的三维非定常旋转流场。  2.2 静叶尾迹对动叶流场的非定常干扰  经过2280个时间步计算后,监测的进出口流量以及动叶升力系数等参数都达到了良好的周期性(震荡幅值数量级为10-2),据此判定计算结果已收敛。  提取定常流和非定常流的速度云图。从速度云图看到,当气

5、流从前一级静叶流入下一级动叶时,每两个叶片通道之间会产生一条尾迹,这个尾迹从前一级静叶的尾缘一直延伸到动叶的前缘。定常流的速度云图显示了前一级静叶尾迹自然流动时的形态。施加转速后,在前一级静叶尾迹输运至下游动叶流场通道时,被转子叶片周期性地扫过,这对动叶流场产生了较大幅度的非定常扰动,使动叶压力面的压力远大于吸力面,导致前一级静叶的尾迹被挤向了下一个动叶的吸力面一侧,在动叶前缘形成了速度较低的不均匀流场区域。  为进一步研究压气机内部的流动特性和前一级静叶尾迹的变化,分别计算了1.3,2.6,3.9和5.2ms时刻的非定常流场,得到了各时刻压气机内部流场的静压分布情况。叶

6、顶和轮毂的静压分布图。随着时间的推移,静动叶流场的压力均有小幅度降低,且分布越来越均匀,直到流场稳定,这尤其体现在静叶和动叶尾缘区域。在1.3ms时刻静动叶流场的压力梯度相对比较复杂,存在较多的压力涡,当到达3.9ms时刻后,压气机内部流场的压力涡明显减少,分布基本稳定,压力梯度趋于均匀,此时流动收敛。还看到,动叶压力面的压力明显大于吸力面,这使得在动叶流场的前缘形成了低压、低速的不均匀流场区域,且在叶顶位置存在两个明显的压力分布集中点,这两个集中点为整个流场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所在处,也是非定常气动载荷对转子叶片影响最突出的位置。  2.3 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分布特性  

7、经过对叶顶和轮毂的压力分析,初步掌握了动叶周围压力的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研究动叶表面气动载荷的变化规律,对动叶压力面和吸力面的静压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动叶表面的静压变化曲线。可见,当压气机内部的流场收敛后,动叶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气动载荷也达到平稳。可以看出,压力面和吸力面静压的变化情况相似,且二者达到平稳后都处于震荡收敛状态,并呈现出正、余弦变化规律。另外,压力面静压的收敛值(1.08105 Pa)远大于吸力面静压的收敛值(0.85105 Pa),但从震荡幅值来看,吸力面静压的震荡幅值明显大于压力面的幅值。  为了详细获得动叶表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