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80203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0
《孔子情感性道德教育理论的拓展性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情感性道德教育理论的拓展性认识孔子的情感性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不仅开创了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新范式,而且形成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成为我国道德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今天重新发掘孔子的道德教育理论,把握其情感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精华,对于我们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无疑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一、孔子情感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孔子的情感性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第一,道德教育内容的情感化孔子所确立的道德教育理论能够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接受,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外,还有一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教育内容既合理
2、又合情,表现出情感化的特征,能够被大众认同、接受。道德教育内容的情感化主要体现在道德规范本身的情感化。孔子在他的道德实践中,力求把严肃古板的道德规范情感化、世俗化,使情寓于理,理发于情。如孔子道德体系的核心概念“仁”,本身就是一个情与理的结合体。在孔子看来,“仁’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远离个人需要的道德说教,而是人的一种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仁者爱人”,M二”所表明的正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感情。但‘仁”这种爱之情感不是靠外力强加于人的,而是立足于人人生来具有的亲缘之情——孝悌,孝悌作为“人之本”是仁的最深沉的心理基础。由“孝悌”这一“人之本”层层外推,便推出一
3、系列道德规范,如忠、信、义等,这些道德规范由于和人们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极易引起世人的认同,并且十分牢固。而实现道德规范所采取的方法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由亲到疏、循序渐进的道德教育和修养方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理需求结合在一起,因适合中国人心理取向,顺应社会民俗民情,而极易被人们接受并自觉奉行。可见,血缘的亲子之爱乃是“仁”的最深沉的心理基础。正是从这种仁爱之心出发,孔子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使原来严肃抽象的道德规范情感化、世俗化,从而也使孔子的道德教育一开始就从内容上动情、动人
4、。第二,道德教育培养目标的情感化道德教育的一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形象即教育所要培养出的理想人格应该是智、仁、勇三方面的统一,也就是理与情的统一。一个只有知识、智慧而没有仁爱之心、勇敢之气的人是不健全的。为此孔子在他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通过教育、学习可以排除消极情感,发展与培养积极情感,把学生的低层情感逐步引导到高层情感中去,并且予以完善和巩固。孔子要求学生‘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喜怒哀乐应有一定限度。应当避免急躁和抱怨的情感,“不怨天,不尤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他教导学生要谦虚务实,注意抑制虚荣与自欺的消极情感。“多闻阙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此,孔子提出“中庸’的主张,以此作为平衡道德情感的准绳,以防止“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片面性,做到不偏颇,适可而止。积极的情感一旦培养起来,就应珍惜,巩固和完善,否则会前功尽弃。所以要“学而不己”,“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学贵有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志于道’,成为‘君子儒”。第三,道德教育作用机制的情感化孔子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注重从道德教育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出发,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孔子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被动
6、接受者,而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把“为仁由己”作为实施道德教育的立足点,反映了孔子对道德教育作用机制的深入发掘。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有仁德的人,不是取决于他人,而是完全取决于自己,关键就在于个人能否自觉进行道德学习。“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只要个人有行仁的真诚愿望,下决心追求仁,仁德就会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个人强烈的道德需要以及爱好仁德的情感力量,是促使个人修身养性的强大驱动力。同时,正是在道德实践中,人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精神快慰,进而达到“仁者安仁”、“君子坦荡荡”的理想境界。孔
7、子把“为仁由己”作为实施道德教育的前提条件,并把“为仁由己”落实到‘安仁”、“乐仁’的心理状态上,这就充分肯定了道德教育教程中教育对象的自觉能动性,从而为个人提供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内在支持力量。由此,也使孔子的情感性道德教育理论得以具有稳固的现实基础和心理依据,既启发了人们心中宝贵的道德资源,又符合了个人发展需要,为顺利实施道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道德教学过程及方法的情感化孔子情感化的道德教育在其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他把教师那种炽热的情感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而高尚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真善美的合一。重视情感教学,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体现,
8、也是他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个性的体现。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