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6944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家学渊源阅读答案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学渊源阅读答案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家学渊源阅读答案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幸运的是,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杨振宁10个月大的时候,他考取省官费负笈(jí)①美国,历时五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于1928年归国。归国后,先
2、后执教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学校。杨武之先生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感情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不畏艰苦、努力读书、正直做人的一生。他9岁丧母,12岁丧父,寄于亲戚篱下,阅尽人间冷暖,从而发奋读书,坚持不与纨袴(;LINE-HEIGHT:1.5em;TEXT-INDENT:2em">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杨振宁从小就成为聪颖好学、品行端正、奋发向上、兴趣广泛的孩子。尽管由于父亲工作的变换、战乱的影响,杨振宁的中小学转换了好几所学校,但他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小时候的杨振宁就有远大志向。有一次,父亲给他
3、讲历史、数学、诺贝尔奖,他认真地对爸爸说:“我长大了也要争取得诺贝尔奖。”父亲慈祥地笑了,“好好学吧!”父亲欣喜地看到孩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智慧超群,见识过人,热情而有毅力,他从心底里盼望儿子能成为一块好料,一个有出息的人!中学时代,杨振宁的数学学得非常好。父亲是研究数论②和群论③的数学家,他便从父亲那里接触了群论初阶。他常常被父亲书架上一本群论书中美丽的插图所迷住,引发了许多遐想。这一切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不能说没有一种潜在的启蒙作用。1937年,抗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合并
4、办学,称为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科学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南迁,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父亲也随校南迁。杨振宁跟随父母辗转跋涉,先回合肥三个月,然后又取道汉口、广州、香港、越南的海防和河内、云南的河口,最后到达昆明。在父亲的鼓励下,只读过高中二年级课程的杨振宁,以同等学力参加了大学#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两万名考生中,他以榜上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注】①负笈:指游学在外。笈,书箱。②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整数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著名的“哥德巴赫
5、猜想”就属于数论的范畴。③研究群的性质的理论称为群论,它是抽象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群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指的是只具有一个运算的抽象代数结构。6.为什么说从出身来看杨振宁是幸运的?(4分)【答案】因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而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7.杨振宁的父母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杨振宁的成长和发展各有哪些影响?(8分)【答案】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一位留美数学博士,大学教授。他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
6、有深厚民族情感的人。他对杨振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经常告诫和教育孩子发奋读书,不与纨袴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②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中国历史知识及重要历史人物,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③凭着自身的古典文学造诣,引导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④在国家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亲任家庭教师,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⑤他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并首先运用这些思想教育自己的儿女;⑥研究数论和群论,尤其是群论研究,引起杨振宁的兴趣和遐想,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具
7、有潜在的启蒙作用。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位坚强贤惠、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妇女,并且也颇有见识。她对杨振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反复嘱咐儿女奋斗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8.杨振宁的父亲有着怎样的教育思想?请联系现实,谈谈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何启发。(4分)【答案】他的教育思想是: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主张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这种教育思想直至今天仍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启发我们:①教育要以人为
8、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其个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②教师教学中必须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关注学生的感受,要目中有人(学生),而不应目中无人,唱独角戏,搞满堂灌;③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博专结合;④教学中除了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要授人以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