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高考舞弊 还需标本兼治

杜绝高考舞弊 还需标本兼治

ID:22565645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杜绝高考舞弊 还需标本兼治_第1页
杜绝高考舞弊 还需标本兼治_第2页
杜绝高考舞弊 还需标本兼治_第3页
杜绝高考舞弊 还需标本兼治_第4页
杜绝高考舞弊 还需标本兼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绝高考舞弊 还需标本兼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杜绝高考舞弊还需标本兼治今年高考结束后,央视《焦点访谈》再曝高考作弊惊天内幕,央视记者卧底河南郸城,发现河南郸城50考场中,竟然有10人替考,其中还有中学校长帮女儿找替考。随后,《云南信息报》又爆出宣威学生作弊、“枪手”替考的特大新闻,全市1万高考学生中,几乎有40%以上的人作弊。更加令人震惊,让人难以置信。  高考,堪称“天下第一考”。在恢复高考30年后的今天,作弊与反作弊,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年来,为了防范高考作弊,确保考试安全,各地高考考场加强了电子监控,陆续配置了一些必要的探测仪和监控设备,一些省(市)还相继建成远程巡查系统。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遏制高

2、考舞弊,三令五申,近年,又明文规定高考作弊记录档案跟踪一生。为什么高考作弊还是弊屡禁不止,为什么仍然有人甘冒风险,不怕付出有可能影响一生的代价!高考中查出的舞弊工具  高考舞弊,治标还是治本?立法“亮剑”,对事还是对人?中国教育何时还高考一方“净土”?“三十而立”的高考应该走向何方?  聚焦高考舞弊呼唤公平“竞争”  考场作弊,是高考舞弊的主要形式。“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如此多焦,引无数考生尽通宵,惜秦皇汉武胆子太小,唐宗宋祖不得不抄”,这只是前几年个别考生的顺口溜。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考试作弊的手段也日渐高明,“高科技作弊”在若隐若现中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3、。  显影碳粉、透视眼镜、针孔摄像机、无线耳机、信息手表、隐形钢笔……各有巧妙不同,大显身手。如恩施市师生架设电台高考舞弊。宣威市2000余台小灵通高考前被抢购一空。考生考试完毕,又买吸铁石吸出微型耳机。据说沈阳有一种新发明的作弊手表,每套售价在两万元左右。  而防作弊的高科技手段也层出不穷:电子屏蔽、监控录像、金属探测器……考场,除了需要考生用自己的智力、知识、体力、毅力独立完成命题答卷外,还成了监考老师与参考学生运用高科技武器斗智斗勇奋力博弈的尴尬场所。  高考作弊又岂止停留在考场?近年来愈发流行的“高考移民”和频频出现的枪手替考、集体替考、试题泄漏以及各种不公平的

4、考试与招生录取模式何尝不是一种作弊行为?不但是作弊,而且是一种制度性、规模性、群体性作弊,是社会道德、规则和学校思想教育的大滑坡。郸城花8000元任改考生档案,宣威花5000元可以搞定一个监考老师,只是为“枪手”替考扫清障碍。宣威市仅一所中学就有40名高二学生顶替高考生,简直匪夷所思。“枪手”替考每套题最高付两万元,更是开出了天价。  为什么这种高风险、低认同的行为会有市场?究其原因,高考承载的极大功利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让考生、家长与学校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考生成绩上去了,学校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老师可以得到更多的奖金,教育部门可以彰显更好的

5、政绩。于是,面对舞弊,利益各方心照不宣,或默认,或纵容,或袒护。  高考作弊发展成时弊,凸现了考生诚信的缺失、社会信用坍塌以及权利公平受损。人无信不立,邦无法不固。当学生失去做人的诚信,屡屡发生考试作弊的行为,怎不让社会和人们寒心?又怎敢指望一群不讲道德廉耻只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当学校及其教师集体为学生安排替考,当试题大面积泄漏,学校以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形象以及师道尊严早已荡然无存!这种现象如果多起来,我们的青年一代将被权钱崇拜、投机取巧的思想污染,高考也将远离公平和诚信。  因此,用高科技手段防止作弊,可以治标,但不能治本。在高考命题“

6、标准化”与监考地方化的考试模式与监考机制,在熟人社会的权力、关系、人情等因素牵制下,要想根治高考作弊现象,首先要从当前高考的考试模式与监考制度着手改革。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使考试作弊的现象越来越少。还要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大惩处力度入手加以改进。只有整个社会的“考德”提升了,高考才有希望变成诚信高考。  惩治高考舞弊,期待法律“亮剑”  “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这是今年帖在长沙一考场的一幅对联。  高考至今仍是我国最公平、百姓认可度最高的人才选拔制度。30年来,高考成就了无数青年转变命运的梦想,

7、其缺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随着时代发展,高考制度已站在了改革的十字路口。面对“一考定终身”、“一把尺子量天下”、“高分低能”等舆论指责,高考该何去何从?  年年高考,考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诚信。高考之所以能够集聚着“全民”的强大力量,是因为高考本身关涉着个人发展权的实现,这也让公平与公正成为高考的最大诉求。预防和打击高考作弊自然是维护公平、倡导诚信的重要内容,但人们发现,舞弊、违规事件仍然屡屡发生。 考试考知识能力,作弊考法律能力。在我们某些人的传统观念里,读书人考试作弊算不上多大的事,法律也要,但法不外乎人情。执法时总得掂量,一份处理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