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58630
大小:9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遵循“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校企融合、项目课程、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行业+企业+专业”三业互动的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对接物流企业岗位群。以“流程实训模式”进一步优化推广“333”轮训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和输送综合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高技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将我院物流专业打造成西部一流的物流专业。到2014年使本专业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专业。2、具体目标(1)机制创新,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实体建设,与远成物流集团等联合探索和建立流程顶岗实训管理模式。探索新的工学结合管理模式。
2、据企业生产需要,建立学生常规性企业流程实训合作机制。(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零距离”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运行机制,逐步达到1/3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新模式。(3)构建基于全程职业化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体系,重构课程,完善突出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研制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开发方法,与企业合作完成优质核心课程的改造,形成规范适用的课程标准。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5%以上。(4)优化师资结构,提高专任教师质量,寻找校企合作的师资建设突破点,建立有实效的合作机制,让企业主动合作,为专业提供
3、兼职教师,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逐步达到50%。(5)加强校内物流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校内物流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平台,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形成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企业流程实训、行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开放式教学资源平台。建立校企生产性实训合作新机制。(6)建立学生就业质量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形成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对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跟踪,使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
4、要指标。二、建设基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5年,经过六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瞄准了市场需求,招生形势持续稳定增长,学生在校规模从当初的76人达到目前的473人;实训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初具特色;2010年4月承办了全省首届高职高专物流技能大赛,我院学生荣获一等奖;2010年5月参加教育部“高职物流教指委”组织的“物流企业沙盘”模拟大赛,我院学生荣获四川赛区两个二等奖,2011年5月参加教育部“高职物流教指委”组织的“物流企业沙盘”模拟大赛,我院学生荣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各一个,国家级二等奖一个。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业内充分
5、肯定。三、建设内容及措施1、着手进行“流程顶岗实训模式”的建设工作,探索、创新、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我们培养的是综合物流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必须全面掌握与实践物流的“六大”功能要素,目前我们的教学实践内容设计由于教学资源问题仅含其中部分功能实践内容,不能全面体现综合物流内容,“流程式”实践基地建立将能满足学生对“仓、运、配、装、信、包”全部功能实践。2、加快“1.5+1.0+0.5”轮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阶段实施。在加强现有的工学结合管理机制基础上,充分内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新的工学结合管理模式:在“1.0”阶段轮流排序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企业轮岗实践训练,在“0.5”阶段保证
6、学生有定岗实习经历。“1.5+1+0.5”轮训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1.5)-------实践与理论交替(1.0)---------实践(0.5)第1、2、3学期第4、5学期第6学期公共必修课专业限选课(8月理论)定岗实习专业必修课顶岗轮训(2月实践)毕业设计专业限选课3、拓宽学生实践就业路径,深化与远成物流、中铁物流、顺丰物流等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实体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工作环境,结合流程实习,积极拓展校外就业实习基地。在现有3家校外就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建3家,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更能满足学生就业实习需要。建设情况如下:表-1新建校外就业实训基地一览表名称功能建设时间负责人远
7、成综合物流“厂中校”流程实习基地学习、顶岗、定岗2012田红英顺风快递有限公司定岗实习实训基地学习、定岗2013苏武中铁物流科技公司定岗实习实训基地学习、定岗2014熊敏4、加快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质量。我专业高职称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任教师质量有待提高。希望通过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提供参加周末、暑期培训的机会,提供休假、脱产进修的机会,提供参加专业会议的机会等方式给予教职工激励;同时培训聘请校外专家教授指导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专业专题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