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操作 引导 训练 激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操作引导训练激趣 1重视操作,帮学生理解算理 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要提高口算能力,首先要理解基本算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逐步形成口算能力。为此,要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可通过直观操作、创设情境等,让学生通过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促进口算方法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45+30”的口算时,为了让学生能理解45+30的口算算理,我安排学生先用小棒摆45(4捆零5根)+30(3捆),并让学生思考:后拿的小棒怎么放,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捆
2、跟整捆放在一起(也就是把40和30先加起来),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算理的理解,我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了一遍拨珠的过程,重点提问:加的30应在什么位上拨珠,怎么拨?进而引导学生推出45+30的口算方法,即先算40+30=70,再算70+5=75。接着我又采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了“45+3”的口算,还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找出45+30与45+3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个是先算40+30,而另一个却先算5+3。通过这一系列的直观操作,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理,牢固地掌握了它们的口算方法,同时也为教学两位数减整
3、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奠定了基础。 2重视引导,使学生掌握算法 好的算法是提高正确率的法宝,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教学时对同一道口算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最优化。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出示了13-9=(),问:13减9等于几呀?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等于4,我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一学生说:因为9+4=13,所以13-9=4,我马上对这位同学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减法想加法”。然后我又进一步加以引导:聪明的小朋友还能用不同的方法也能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把你的想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这
4、时学生个个都在积极地开动脑筋,同桌的两个小朋友讨论得非常激烈,都把自己的算法告诉了小伙伴。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算的,先算10-9=1,再算1+3=4。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算的,先算13-3=10,再算10-6=4。还有一位平常较调皮的学生说:我是这样算的,先算13-10=3,再算3+1=4……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激活了,一发不可收拾,说出了很多种算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我把常用的三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算法,并观察这三种算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算法,并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口算出11-9、18-9的结果,最后我又带着学生把口算方
5、法进行了归纳、小结,并提醒学生以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3重视训练,促学生提高速度 口算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算,还要求学生算正确,而且达到一定的速度。因为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反映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因此,口算教学要在口算正确的前提下训练速度,而要想达到一定的速度,必须坚持长期的、科学的训练。正如俗话所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除了口算课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口算训练外,还在每一节数学课之前都会进行3~5分钟的口算训练,训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视算、听算、抢算、开火车算、同桌出题互算等。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
6、每天必须完成20道的口算训练题(老师事先在作业纸上印好),请家长配合计时、评分,班级里定期进行口算比赛,评比出“口算大王”、“口算小能手”……,并给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通过这一系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科学训练,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速度也快了很多,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标》中规定的正确速度的量化标准。 4重视激趣,让学生感受快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人做任何事当他感兴趣时,便有了最大的内驱力,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而口算是机械的、枯燥乏味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一旦无味,就会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课堂上容易
7、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等,时间一长学生对口算学习就没有了兴趣,因而在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形式寓口算教学之中,也可利用一些特别的教具、新颖的课件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例如,动画片《西游记》是学生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之一,小学生对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非常崇拜,上课时,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前放映动画片《西游记》,学生们都十分专注地观看,看完后,我让他们说一说你最崇拜谁?为什么?学生一听“崇拜”二字,不约而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