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56954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30
《波德里亚的艺术终结观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波德里亚的艺术终结观【内容提要】波德里亚的艺术终结观依赖于他所建构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尤其是20世纪70、80年代提出的模拟、内爆和超现实的符号理论。他认为,后现代的消费社会是生产和消费符号的编码过程,是不断吸收符号又被符号吸收的过程。它是一个“去分化”的持续“消失的模式”:现实与模拟、物体与符号、主体与镜像等的界限,被“仿像在先”的逻辑无情地消解了。这是一个“超现实”的“仿像”时代,一个“差异”不断消失的时代,历史、文化和艺术都终结了。我们要辩证地批判这个观点。【关键词】艺术的终结;模拟;内爆;超现实;仿像 从前期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性分析到20
2、世纪70、80年代的模拟、内爆和超现实的符号秩序理论,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模拟的形而上沉思,波德里亚的理论重心发生了三次转移。其中,存在一个核心的理论焦点:编码(code)和模拟(simulation)。 波德里亚认为,在当今全球化的跨国经济中,我们的世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的。按照我的理解,编码既指名词性的符号、代码,一种程序化的、自我循环的逻辑模式;也指动词性的操作或渗透过程。首先,它具有可渗透性(pervasive):它不仅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理论本身。例如,信息理论不仅描述它所解释的社会情境,而且再生
3、产了社会情境本身。其次,它具有可操作性(operation-al),编码之所以无孔不入,乃因为它是抽象的模式,是可操作的。这一模型的缩影就是建立在二元模式基础上的计算机数码。它唯一的旨趣就是不停的运作:在自我循环的系统中,不断地建构和消解。 一、消费逻辑:流行艺术与“媚俗” 把社会概念化为可操作的功能性编码,对于波德里亚来说,既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也具有巨大的灾难性后果。 早在《消费社会》(1970)一书中,波德里亚就把消费社会的逻辑看作是“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认为消费系统是“建立在某种符号(物品/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
4、的。这种编码规则既是一种技术结构,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结构。一方面,它凭借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速了资本符号在生产与消费领域中的流通与渗透,加速了“吸收符号和被符号吸收的过程”,从而加速了商品化逻辑向生活领域的渗透;另一方面,它也通过需求的差异性系统,再生产了社会等级分化与区分的逻辑。人们不再仅仅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更注重消费它的符号价值以及附加其上的“区隔”和地位。作为一种符号秩序,消费“是一种主动的集体行为,是一种约束、一种道德、一种制度。它完全是一种价值体系,具备这个概念所必需的集团一体化及社会控制功能。”因此,消费社会不仅意味着商品的丰盛
5、,也意味着符号的操纵和彻底的异化。异化是商品化逻辑的模式,它把一切的需求和功能都简化为利益话语,把整个文化、人际关系乃至个体的性欲、幻象和冲动都变为可买卖的商品符号。在这点上,他基本上重复了马克思“人的异化”理论。不过,他进一步指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方面:同一性的不可能与镜像世界的破碎。个体与其镜像的不变关系,证明了我们与世界之间真实的交互性。但在消费社会,“一切都被戏剧化了,也就是说,被展现、挑动、被编排为形象、符号和可消费的范型。”主体与镜像、物体与符号、现实与理想的界限,在符号的编码中消解了。如果说在工业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人的异化和意识的
6、分裂还使人感到痛苦的话,那么在消费社会阶段,同一性的悲剧已经被消费游戏淹没了。波德里亚深感想象力的贫乏,真实距离的消失,思考的缺席和否定话语的不可能。一切先验性的、本体论的东西都终结了,世界陷入表面的浮华和冷漠的同质性之中。 在消费社会,它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不再是精英式的、崇高的,而是媚俗的、流行的。媚俗是一个文化范畴,有着大众文化的基础。媚俗物是一切非现实“伪物品”的总称。与稀有、珍贵、唯一的收藏品相反,它类似摆设,是技术的滑稽模仿,无功能性的符号过剩,无价值的贫乏和数量上的倍增。如果说前者是中上层阶级的拥有物,那么后者主要是“大众”的消
7、费品。它缺乏一切象征的价值、深刻的意义和高贵的严肃性,是肤浅、贫乏和游戏式的。在某种意义上,“媚俗”文化是对“精英”文化有意的、持续的模拟,以“形式美和潜在无用性”来满足大众对上流阶层的形式、风尚和符号的想象性参与。因此,它也是意识形态性的,被消费符号操纵的。 与媚俗文化相应,波德里亚对“流行”艺术(popart)的分析是十分深刻的。他提出了两个很有趣的问题:1、流行艺术是符号和消费逻辑的当代艺术形式,还是一种纯粹的文化消费物品?2、流行艺术是“去魅了的艺术”,还是再次把艺术“圣化”了?他的回答是:流行艺术是二者悖论式的统一。它是“第一个对
8、自己‘署了名的’和‘消费的’物品艺术地位进行研究的。”也就是说,它承认商品化逻辑对艺术的胜利,承认艺术在消费社会的“双重角色”(商品和艺术),并以“模拟”的方式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