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40323

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40323

ID:2255071

大小:76.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5

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40323_第1页
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40323_第2页
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40323_第3页
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40323_第4页
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40323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403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吕方)论文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容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公共关系作为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合作的传播沟通艺术,正是一种追求和谐发展的艺术。本文从公共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出发,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阐述了公共关系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公共关系事业带来的影响。更从实现自我和谐的角度阐述了公关与建设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高度以及终极价值,如何以自我和谐的心态推动公关和和

2、谐社会建设。机关工作人员如何以自我和谐来推进政府公关和和谐机关建设。【关键词】公共关系 和谐社会构建 关系自我和谐一、公共关系体现了和谐的理念(一)公共关系的概念简单点说,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下个定义就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采取传播、沟通手段争取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实际上,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

3、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19-(二)公共关系和谐的特点1、中国传统与特色公共关系和谐哲理思想。(1)仁与爱。由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是东亚人文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和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仁爱是主流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孔子提倡的“仁、爱、忠、信、义、孝、佛”等伦理道德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尤其

4、是“仁”做为孔子道德哲学的最高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合乎理性的选择。孔子处在春秋时代,亲自经历着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目睹了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大动荡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他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站出来企图以“仁”的思想做为稳定社会秩序、调整人际关系的有力武器。应该肯定,孔子以“仁”协调人际关系,有重大的文明之价值,是一种符合理性的正确选择。(2)礼。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

5、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随着中国的发展,“礼”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而中国当然就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3)和。“和”是中国古代孔子儒学思想的一个精华。所谓“和”就是在-19-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以和谐为核心的综合性概念。在孔子看来,人是

6、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在这里,“和”被冠以“中庸”之名而得以成为各种关系的最高准则。具体而言,儒学之和包括四个层面,即人与己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天地之和,其价值终端为与己和乐、与人和处、与社会和融、与天地和德。这是一个由内及外、由小及大的发散推演过程。《大学》中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大人生目标,正是“和”的精神推己及人的具体实施过程,所谓己和、家和、国和、天下和。(4)合。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基本

7、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

8、圣弃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