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37702
大小:77.1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30
《关于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若干想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若干想法摘要:新的编写风格与内容增删上的明确导向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共同特点。在这方面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何给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更为充分的空间?如何进一步增强教材编写工作的科学性?如何真正实现教材的多元化并切实防止教材编写工作中的低水平重复?分析表明:立足教学实践与深入的理论研究是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的重要途径与必要保证。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编写风格;内容的选择;科学性;多元化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已有多部小学数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尽管这些教材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说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共同点,更有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需要我们作出更为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以下就从这样的角度并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建设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从总体上看,小学数学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应当说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新的编写风格。首先,新教材特别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普遍采取了“问题情境一一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样一种基本的编写模式。从而,不仅内容呈现较为生动,对学生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此相对照,单纯练习题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则大大降低了。其次,新教材“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即努力倡导“探索、合作、
3、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无论就哪一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而言,以下都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一些用语:摆一摆、做一做、说一说、议一议、猜一猜第三,新教材在以下一些方面,也明显地表现出了新的导向。如对于计算方法多样化与估算的普遍提倡,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等等。具体地说,在实际从事计算(或计数)前,教材往往要求学生首先对结果做一估计;另外,“还可以怎样算”“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等用语在教材中出现的频度也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对于新教材的上述特点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析。笔者在此则愿突出强调这样一点:新教材的上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4、十分一致的,而在后一方面己形成的一些共识,为我们改进教材编写工作提供了直接的启示。例如,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特别是,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我们不仅应当大力提倡学生的主动探究,而且也应清楚地看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如何去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及提供适当的案例;如果我们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很好地实现活动的“内化”,包括思维中的必要重构,就根本不可能发展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我们不应片面地去追求多种不同的解法,甚至认为解法越
5、多越好,毋宁说,多样化的目的应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间。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创新不应被等同于标新立异,恰恰相反,创新本身应当说就包含优化的含义,因此,在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思维方法的必要优化。当然,就上述方面的改革而言,我们又应肯定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不可否认的是,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系以及隐含其中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重要因素。”[1]但是,在作出上述肯定的同时,笔者以为,我们应更为深入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材的编写在这方面是否也应给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更为充分的空间?事实上,正如人们所普
6、遍了解的,这正是课程改革关于教材与教师教学活动之间的一个新的定位:教师应当用教材去进行教学,而不只是教教材。这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也正是从后一角度去分析,笔者以为,我们现今或许不应再过度地去强调教材的编写风格,特别是,更不应对于各个具体内容作出教学方法上的硬性规定,因为尽管以下的说法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相应的情景显然是与上述的基本立场直接相抵触的,如全国使用某一新教材的所有教师都必须以“快乐的校园”作为引入“10以内数的认识”的特定情境;一年级末的实践活动则又必须采取“小小信息员”这样一种特定的形式;等等。笔者以为,以上的分析事实上也就十分清
7、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在教材中我们不应用“快乐的校园”这样的具体情境作为相应学习内容(“10以内数的认识”)的主标题。进而,与片面地提倡“学校数学的生活化”相对照,如何正确地去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又应被看成努力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从后一角度去分析,我们显然就可对“教材中是否任一内容都必须立足于具体情境”以及“教材中是否应当允许一定数量的纯粹练习题”等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最后,就“积极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这一现今十分盛行的做法笔者也愿提出如下的疑问:我们是否需要(或者说,应当)在各种场合反复地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8、题?”(就较高的年级而言,这显然是一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