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33788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在质疑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质疑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第一位的问题。面对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层面而言,应该改变单一的课程评价机制;从实践层面而言,我们应该构建和谐课堂,给师生对话营造平等的氛围,设置适度的对话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质疑是自主探究的第一步,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要交给学生一把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 关键词:质疑;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 近年来,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
2、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阅读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在素质教育与传统观念的背景下,仍然是传统教学占主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难以开展,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对语文厌学的情绪。从教学方面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中学的阅读教学中,具体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存在假、空、浅等虚假的现象;其二,在文本解读上对文本的把握有所偏差;其三,在课程与多媒体整合上存在错误认识;第四,过分强调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朗读意识十分淡薄。 因此,面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进行行
3、之有效的改革,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从理论层面而言,首先,应该改变单一的课程评价机制,注重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参与性评价,实行以学论教,转变课堂评价方式;其次,在语文教材的建设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给师生创造的空间;再次,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从实践层面而言,我们应该构建和谐课堂,给师生对话营造平等的氛围,设置适度的对话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和文本的空白处入手进行文本解读、进行文本质疑;在多媒体运用上要适度、适量、适时,并把朗读教学从课上延至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
4、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里强调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中自主探究的能力呢? 质疑是自主探究的第一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可见,要提高学生阅读中自主探究的能力,交给学生一把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第一
5、,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 孩子的天性是好问、好奇、求知欲强,质疑问难,敢于创新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但在阅读教学中更多的学生却是“疑而不问”。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如何激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 1.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阅读中的质疑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培养质疑能力非常重要。 2.“逼”学生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是提不出问题或者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就需要老师“逼”。 3.“促”学生提问 一个人的成长与他会
6、不会提问题有很大关系,不会提问的人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好质疑问难而取得卓越成就的伟人,他们都将成为学生大胆质疑的楷模。为此,笔者给学生讲述了许多这方面的名人故事。如陈景润对数学家华罗庚的学说提出质疑;哥白尼的地动学说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的天动学说的基础上;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认识到质疑对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第二,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当学生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并有了质疑的主动性以后,如何才能提高质疑的质量呢?
7、教师要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1.一般质疑 所谓一般质疑,是指在阅读文本中,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通常而普遍的质疑,它是在阅读每篇文章时基本上都会提出的问题。大致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遣词造句方面质疑 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并茂的佳作,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词句值得细细的揣摩品味,以期借鉴。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通常只有表示人的名称的词后才可以加“们”,可这个句子中为何在“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表示动植物的名称
8、的词后也加“们”字呢?通过质疑、探究,学生就能够理解:这表明已把这些动植物当作了自己的亲密朋友,反映了对百草园一草一木的眷恋之情,对百草园生活的依依不舍。 (2)从标点运用角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