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3370
大小:4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11-15
《2016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有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有答案)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二月考试题(历史)(2016.12.8)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2.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
2、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D.化主流思想的变化3.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的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者的共同点是A.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设想D.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4.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
3、三侠五义》。这折射出A商品经济的繁荣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市民阶层的扩大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在中国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A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B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D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6.布莱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学由于“西学”的到而复兴。这说明明朝A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B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D西学东渐使中西科技密切交
4、流7.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字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B.促进中华化交融和进步.使字简洁明了实用D.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8.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D.对洋务派“中体
5、西用”思想有所突破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10.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B
6、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D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11.1901年后中国出现一种有趣的化现象:宣传西方政治哲学、化学说的名著,如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史可法、郑成功、天祥、岳飞的书刊同时风行。1902年4月26日,为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年,著名知识分子太炎等发起大型纪念会。这表明A.知识分子以“反清复明”为革命旗帜B.革命者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革命者把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D.革命者把西方学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12.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
7、。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类别主张君主立宪主张民主立宪未表明态度篇数1123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B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13.魏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D.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