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ID:22519813

大小:71.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_第1页
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_第2页
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_第3页
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_第4页
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摘要: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所面临的环境M题H益严重,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正蓬勃兴起。以“鱼-菜共生”模式为代表的原位修复技术和以循环水养殖模式为代表的异位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水体富营养化的角度,以池塘氮循环为切入点,评述了这两种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模式的优缺点,并对其涉及的面积配置关系进行了探讨。评述结果认为,只能通过“鱼-菜共生”模式降低池塘养殖的产排污系数,但通过推广该模式实现全国池塘养殖生态收支的十衡是困难的。M然循环水养殖模式无法避免产生

2、额外的经济成木和土地资源,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富营养化严重的区域,其零排放的特点使其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关键词:池塘;环境;修复近年來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叫题的门益严蜇,人水面围网养殖、围栏养殖等的取缔及“退鱼还湖”等政策的执行,使得池塘养殖在中国淡水养殖业中占脊极其重要的地位。据《201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池塘养殖面积占淡水养殖面积(还包括湖泊、水库、河沟、稻田及其他养殖面积)的43%(农业部渔业局,2010),这一数据随着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强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传统

3、的池塘养殖本身也不吋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中国的池塘养殖模式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仍以“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为主要形式。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水体的渔获量也随之堉加,但是大量的饲料投入和鱼类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池塘A源性污染加蜇,养殖废水的排放也人人加剧了周围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因此,池塘养殖的环境闷题已成为制约中国淡水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池塘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円益受到蜇视。0前,池塘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原位修复技术,也口J*称为立体修复。其原理

4、主要是在养殖池塘水体上层通过生物浮床栽种水生蔬菜或其他超积累植物,在水体中层投放生物刷为能够进行硝化作用的冇益微生物提供固着场所,促其大量繁殖,从而进一步增强养殖水体的氮循环,在水体下层投放螺丝、贝类等水生动物,促进池塘营养物质的多级利用等,这些方法的主要FI的是为池塘水体中多余的营养物质提供新的归趋,使池塘水质得以稳定,井进一步降低养殖的产排污系数。另一个是异位修复技术,亦可称为平面修复。其原理主要是把养殖废水排出养殖池塘,引入净化单元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也可被循环用來养鱼。就中WB前的

5、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来看,原位修复技术主要以鱼-菜共生养殖模式为代表,异位修复技术主要以循环水养殖模式为代表。本文从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角度,以池塘水体的氮循环为切入点,评述了这两种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模式。1.池塘养殖的内部污染与外部污染氮失衡是池塘环境问题之一。池塘养殖产生污染主要来源于残饵和鱼体排泄物,根据池塘养殖水体的氮循环过程可以看出,由于硝化细菌硝化速度很低,而使亚硝酸盐、铵氮浓度过高;另一方面,浮游生物生所需要的硝酸盐含量较少。因此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质状况和对于前期较差。氮失衡

6、对池塘养殖造成内部污染和外部污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池塘水体内部污染问题主要集巾在铵氮和亚硝酸盐氮,一般在9、10刀时浓度达到一个养殖周期的最高值。水体中浓度过高的氨对鱼虾体内酶的催化作用和细胞膜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并破坏排泄系统和渗透平衡,导致魚类极度活跃或抽搐,失去平衡,无生气或昏迷等。而过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会导致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D,而后者不能运载氧气,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鱼类摄食能力低甚至死亡。因此通过加快水体中氮的硝化作用,促进硝酸盐氮的生成是解决

7、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国外的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中生物过滤器的设置正是基于此原理,即将氮循环中硝化作用的模块引入生物过滤器中进行。虽然总氮无法清除,但硝酸盐氮对魚类的毒性远小于前两者。在可控制的生态风险范围内,池塘养殖对外界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总氮、总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排放。据第一次全W污染源普查公报的数据兄示,水产养殖业总氮和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8.21万t和1.56万t,分别占总污染源的1.74%和3.69%,占农业污染源的3.04%和5.48%,而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32%。因此,渔业单位产值造

8、成的污染和对来讲是较低的。2原位修复技术“鱼-菜共生”模式与生物絮团技术的比较鱼-菜共生模式是近几年來池塘原位修复技术发展较为成功的例了•之一。其原理正是为池塘水体的氮循环找到了一个新的归趋,即水生蔬菜。与此原理相似的,还冇生物絮团技术,该技术将附加的碳源和过剩的氮转化为生物絮团,并选择性地为养殖生物提供了新的蛋白来源,提高了饲料的转化效率!比较这两种原位修复技术,前者比后者的操作更加简单,且经济效益更好。更重要的是,由于十地资源匮乏,中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生态与资源的双重危机,鱼-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