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

ID:22507637

大小:6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_第1页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_第2页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_第3页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_第4页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论文摘要:文章利用经济学中的相关原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运行机制、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进提出自己的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用产品供给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跨越1500美元进A25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2)建

2、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实施;(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新农村建设必然导致农村的社会稳定,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4)新农村建设将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新农村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为城市工业消费品营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5)新农村建设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需求带动型转变。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也触发了一块巨大的消费市场,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外贸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过渡。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农村地域范围内用于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

3、活公共需要的社会产品,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农村公共产品是向整个农村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二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消费量,增加一个消费量的边际成本为零;三是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其他人消费该产品,在该公共产品的效应覆盖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__农村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农村公共产品按排他性、竞争性程度分为纯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农村公共产品。纯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充分的非

4、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村计划生育、农业基础科研、农村环境保护、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社会救济等,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准农村公共产品是指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各种农村灌概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建设、农村高中教育、农村自来水供应等。对于农村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基础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政府仍应发挥着主导的作用。由上可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革力度,搞好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

5、产品的供给存在许多工作问题,因此,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其供给体制,己成为当务之急,这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积极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重构也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问题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导致农民承担公共产品的成本过重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农民同时要承担制度内和制度外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并且由于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他们承担的制度外公共产品成本迅速增长。在制度内成本上,农民不仅承担农村公共产品增长的成本,而且承

6、担着城市公共产品增长的成本,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农业部门流向城市工业部门,创造的价值转变为工业利润和城市居民补贴的政策工具,从而减少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自有资金来源。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总算真正解决了,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仅1/3的乡镇有供水站,83%的村不通自来水,13%的村不通公路,53%的村不通电话,93%的村接收的电视信号相当微弱,全国尚有207个县无公共图书馆,6719%的乡镇没有文化站。由此可知,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有层级性的,如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如医疗服务、义务教育等应由中央政府供给;

7、而满足地方性需要的公共产品如自来水供应和公共图书馆等,根据效率原则应由地方政府负责。但在实践中,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外部性,政府与市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上责任划分不清或不尽合理,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本来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却完全由农民承担;本来应由上级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却转移给下级政府,最终落到下级政府和农民的身上。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移事权,却没有给予地方相应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