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ID:22505100

大小:64.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_第1页
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_第2页
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_第3页
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_第4页
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用工难”是越来越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为此开展了专题调研,利用两个半月的时间,走访了4个州级相关部门、5个县市20家典型用工民营企业,分6次与60余家企业座谈交流,发放收回80份用工企业调查问卷,全面了解我州民营企业用工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止20林年11月,全州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74167户其中,私营企业21873户,个体工商户142968户。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总量%,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州总人口约2**万,共有劳动力资源约146万。全州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约63万,民营企业是解决和扩大社会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1.劳动力成本

2、上升,企业用工贵。用工成本上升是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查问卷显示,75%以上的企业认为我州的用工成本相对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偏高。我州一般体力劳动工资每人2000元/月以上,经济发展好的县2500元/月左右,技术工种工资在3000元/月以上,在全省九个市中劳动力工资水平处在上游。建筑行业,大工日工资300500元左右,小工日工资超过200元,用工高峰期企业每月多支付300至500元才能招到人。零售、餐饮等服务行业所需朝鲜族用工,即使企业按月薪平均水平多支付500元也难招到人。80、90后的求职者对薪金待遇要求较高,基本不考虑月薪3000元以下的企业。2.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难招。调查问卷显示,全

3、州民营企业员工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员工高中以下学历,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不到20%,甚至有些企业不足5%。企业行政、财务人员难招,尤其缺高素质人员。专业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企业技术升级所需的一线操作工、熟练技工匾乏。大多数劳动者缺乏职业技能,维修、钳工、电工、安装等岗位,即使给出优厚待遇也无人可招。高端研发、管理人才紧缺,州内现有人力资源市场难以满足企业招聘较高层次的研发和管理型人才的需求。3.企业员工年龄偏大,普通工人不好招。调查问卷显示,一般企业3040岁员工占30%,30岁以下员工不到10%。劳动密集型行业,3550岁员工占职工总数80%以上,有的企业一些轻体

4、力活不得不招用5060岁人员。只有电子商务、络科技、旅游等企业,30岁左右员工才能占到80%左右。年轻劳动力眼高手低不愿意就业,他们大多更注重工作环境与自我发展前景,不愿干脏活、累活、苦活,普遍不愿做体力和服务型工人。此外,建筑施工、农特产品加工、家政、运输等企业,用工周期短、时段密集、劳动量大,存在季节性用工短缺现象,尤其春秋两季农忙时节,企业就会面临用工荒。2.企业留人难,人员流失严重。我州的规模以上企业较少,大多企业相对发达经济地区企业的软硬件条件都较差,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劳动者就业需求发生转变从长期稳定转变为短期高收益,当地企业工资水平不高、福利待遇低等原因,劳动者宁愿外出务工也

5、不愿就近求职。技能型劳动力流动频繁,本地职校毕业生倾向于外地就业。二是企业职业培训及发展愿景无法满足人才需求。即使企业以优厚的待遇招聘到行政、财务、专业技术、高层管理等重要岗位人员,但是培养成企业骨干后,一部分人才仍然会因企业无法满足其职业发展或薪酬需求而辞职跳槽,甚至有些人把当地企业当成向发达地区跳槽的跳板。三是就职观念陈旧,不愿意吃企业饭部分人受“铁饭碗”传统观念影响,在企业发展具备一定能力后,依然选择报考行政或事业单位,即使职位低、工资不高,也认为体面稳定。综合分析我州“用工难”依然是结构性矛盾,只有多管齐下,社会统筹才能解决问题。1.进一步落实扶持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大众创业

6、,万众创新”,全面落实省州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职工、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引进稀缺高技能人员等特定人员,发挥好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优秀事迹,营造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促进项目、资金、人才、经验、爱心的“回归”,推动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1.进一步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全州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建设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为企业和求职人员当好桥梁纽带。一是要充分挖掘劳动力资源,搭建信息化就业服务平台。及时掌握企业与劳动者的供需状况,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做好信息收

7、集、整理、存储、交流等工作,搭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多方共赢的就业供需服务平台,为用工企业与相应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对接。二是引进劳动力和人才,加强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访聘,开展劳动力资源外包、人员派遣、人才管理等方面服务,为企业提供灵活、方便、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三是积极推进人才市场、职业中介、劳务派遣等劳动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2.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按需培训。整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