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98933
大小:6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摘要: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之一,教师教学客观科学的评价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着评价目的不明,评价主体的选择未能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评价指标设置不规范,评价结果反馈滞后等诸多问题。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分析,从树立发展性、专业化的教师教学评价观,合理设置评价指标,重视“定性评价”,评价主体有机结合,完善反馈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mA?朿峭。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高校教师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两者
2、是衡量教师素质的基本维度,在教师评价中教学与科研是一对相互矛盾的统一体。教师的精力与能力有限,并且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及素质有很大差异,所以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有研究能力较强的,有擅长教学的,在对这些教师评价过程中合理配置两者在评价中的权重及平衡两者的关系,从而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是当前教师评价体系研宄的主线。而在当前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评价制度体系中,高校更倾向于重视科研的评价而过多地忽视教学的评价,本文旨在针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教学评价的理论1.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是以
3、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目标,评价主体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发现问题并做出及时反馈的活动。关于教师评价的提法比较多,例如,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等。本文称其为教师教学评价。2.评价主体教师教学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及自我评价。一是专家评价。专家评价是国内外较早出现的评价方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及聘请的其他高校专家以听课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创新及教学效果做评价记录,
4、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的反馈给被测评教师的形式。二是学生评价。学生是接受教师传播知识的主体,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最具有发言权,目前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所占权重最大,可以通过网评及调查来得到更客观、准确的评价,但学生评价也存在许多弊端。三是同行评价。同行评价是指相同专业背景的教师通过相互听课的方式对被评价者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内容深入,专业性强,评价结果往往能揭示本质,同行及被评教师之间也能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的教学质量;但同行评价也存在人情关系的弊端。这种评价方式在欧美发达国
5、家的高校运用较成熟,在我国教师教学的研究中几乎处于空白。四是自我评价。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称为教师自评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及水平准确认识,只有教师能够对自己教学工作进行客观、主动的评价与反思,才能更有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3.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一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些评价方式是按照评价的功能来划分的。诊断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可以及时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及问题;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强调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教学的信息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后进行
6、的,是一种“回顾式”评价,由于终结性评价和教师绩效工资直接挂钩,是奖惩教师的标准,因此具有一定的功利局限性。二是定性及定量评价。考察教师教学工作无非是从质与量两方面进行评定,定性评价是通过学生评价、专家及管理者评价等来衡量,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评价模型测评进行评价,但使用定性评价时教学效果具有见效时间长的特点,因此评价结果具有模糊性并存在误差;定量评价是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搜集数据资料,运用数学的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估,目前我国高校大多采用定量评价。二、现行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教学质量是高校提升整体水平及发展的生命线,教师的素质水
7、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它确实是完成“人才培养”大学功能的重要保证。现阶段的评价体系在激励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1.评价目的不明,失去评价意义在高校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高校竞争激烈,所引发的高校功利色彩越发浓厚,各高校内部的教师教学评价结构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与教师的聘任、晋升及奖惩直接挂钩,违背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长远发展的核心目标。这种现象是可怕的,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促使教师产生功利性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种
8、评价观念逐渐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从宏观及长远来看偏离了评价的初衷。1.评价主体的选择未能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评价主体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非主体单一化,而是未能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不同的评价主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