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ID:2249891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内容摘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种种缺陷并进行批判,确立了其“实践唯物主义”的新哲学。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从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而《提纲》正是“包含新世界观的第一个文件”。关键字:马克思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实践  马克思1845年在布鲁塞尔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新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条论断都具有基本的判据性价值。《提纲》可以说是整个马克思哲学的奠基石

2、,是其确立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提纲。最重要的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从而建立自己的新世界观,在马克思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马克思看来哲学本来就应该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而不是单纯的思辨。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研究了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差别,推崇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哲学,在这里就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称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但是在这一时期仍然是受黑格尔思想影响的。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从抽象的人的本质出发,提出异化来批判资本主义论证共产主义,采纳了费尔巴哈

3、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我们可以说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黑格尔思想的清算,然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始了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清算。黑格尔哲学是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而费尔巴哈则是唯物主义的最有典型意义的代表。马克思在《提纲》中以其实践唯物主义彻底摆脱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将唯物主义由费尔巴哈的直观形态推进到实践形态,实现了哲学发展的划时代伟大变革。一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提纲》的第一条就是对旧哲学主要缺点的总结和概括。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重要缺陷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

4、者直观的形式方面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根据马克思的提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角度,从外在的方面来理解,而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能动的方面,没有从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出发。在唯物主义当中,费尔巴哈是以感性对象的实在性来标榜自己的“新哲学”的,然而费尔巴哈不知道这却是把感性实体化、客体化了,仍然到了思辨的领地里去了。近代修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霍布斯等虽然承认感性经验是认识的基础,也提出了理性认识方法,可是最终却被推向了机械论。唯理论代表笛卡尔

5、、斯宾诺莎等虽然论证了理性的作用,却忽视了感性认识这方面。康德曾试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却把实践排除在认识领域之外,认为时间、空间是先验感性形式的。在马克思看来,整个西方哲学传统,是旧哲学,是离开人和人的活动本身孤立地考察世界,因此都带有抽象性和思辨性。  马克思从实践这一全新的出发点,引出了马克思对哲学史旧问题的彻底清算。《提纲》第二条中:“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学术界普遍认为:《提纲》的核心是马克思确立了自己“实践”观点。马克思消解了旧唯物主义通过直观

6、获得的“物质”而以“实践”代之,由抽象的“物质”上升到具体的“实践”,这正是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第三条中“一种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拟化表述。他们从自然本体论出发把人性看成是“大自然”、“社会环境”的产物,当介入人类社会历史、具体分析解说这些现象时,他们却最终不得不把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归结“万能的教育”,可是施教必须要有教育者,所以,归根结底是教育者起了决定性作用。18世纪法国唯物论之所以陷入不能自拔的悖论之中,这种唯物主义仍然是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力,人自身的实践活动。前三条可以看

7、做是《提纲》中的第一部分,马克思提出了问题——旧唯物主义的种种缺陷。马克思在四到九条分析了费尔巴哈之所以产生这种直观唯物主义的原因。二实践唯物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改造  在《提纲》的四五条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关于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的关系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谬误——感性对象不等于感性活动。费尔巴哈没有把感性对象不是被理解为人们的感性活动,没有把感性对象理解为人们的存在、社会存在,而是被理解为自然感性、自然存在。这种对象是先在的、既成的,不是主体的创造性活动,不是历史的产生和发展的。第六条“人的本质

8、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可以看做为全文的核心。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着的人,因而停留在抽象的“人”上,而马克思把在实践中形成的人们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把握人本质的基础。人是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的,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