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施工方案

降水井施工方案

ID:22496138

大小:293.8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9

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1页
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2页
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3页
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4页
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降水井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位置及内容本项目为嘉和家园1#2#楼、地下车库及商业A、B工程,位于庆云县迎宾路以北,中心街以东,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520.19㎡,由1#~2#住宅楼及1#~2#配套商业公建和地下车库组成,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41771.6㎡。1.2地质条件1.2.1工程地质本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属于华北平原地区,地面标高24.5~27.2米。开挖范围内各各土层由上而下依次为:1-1杂填土:上部多为沥青水泥路面,下部由碎石、灰渣和一般粘性土等混合构成,厚度0.5~2.3米。1-2素填土:灰褐~黄褐色为主,稍湿-饱和、较松散,主要

2、由粉质粘土组成,分布于场区部分地段,厚度1.0~4.9米。2粉质粘土:黄褐~灰褐色,含氧化铁,夹灰色条纹,呈饱和、可塑状态,厚度3.3~~5.2米,层顶埋深1.0~5.7米。3粘土:棕黄~黄褐色,局部为棕红色,饱和、硬塑~坚硬,含铁锰氧化物、高岭土,分布较均匀,厚度4.5~12.6米。4粉质粘土:褐黄~黄色,可塑状态为主,饱和,含氧化铁及高岭土,砂性较重,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段。厚度1.0~21.4米。5-1粘质粉砂: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含氧化铁及少量高岭土、云母片,厚度0.7~10.2米。5-2粘质中砂:黄色、饱和、中密,含氧化铁及及云母片,厚度3.5~16.0

3、米。6-1角砾夹中粗砂:黄色、饱和、中密~密实,角砾或砾石粒径一般为0.3~3㎝,局部夹少量卵石,厚度1.0~7.0米。7粘土:黄褐~灰褐色为主,呈饱和、可~硬塑状态,局部夹碎石及未完全风化之岩块,该层主要分布于K12~13及B5~K7地段,厚度4.7~15.0米,层顶埋深3.5~36.0米。8灰岩:灰色,为较完整灰岩,主要分布于场区K13号孔地段。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层顶埋深14.5米。1.2.2水文地质工程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表现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存于人工填土中,水位不连续,无统一的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地表水与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一般较

4、小。弱承压水存于粘质粉砂、粘质中砂、含角砾中砂屋等砂层等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层中,与长江有水力联系,水量可观。基岩裂隙水主要存于强风化泥岩,石英砂岩中,除石英砂岩中基岩裂隙水具一定水量外,水量一般很少。2降水目的根据本站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的设计要求,降水的目的为:(1)通过降水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使其得以压缩固结,以提高土层的水平抗力,防止开挖面的土体隆起,改善土体开挖运输性能。(2)在基坑开挖施工时做到及时降低基坑中的地下水位,保证基坑的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3)及时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头,防止基坑底部发生涌水翻砂,以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的稳

5、定性。3降水设计3.1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层物表3.1-1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取自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标层号岩土名称平均层厚密实度或状态抗剪强度静侧压力系数k0渗透系数粘聚力c内摩擦角(kpa)(0)――(10-7cm/s)(1-1)杂填土2.68松散~稍密9182.8(1-2)淤泥2.24流塑1047.4(2)粉质粘土3.24可塑27130.432.4(3)粘土8.16硬塑~坚硬37160.331.45(4)粉质粘土夹粉砂5.73可塑~硬塑松散~稍密28120.381.67(5)粉细砂6.20中密03311.5m/d(6)粉细砂3.66密实03514.5m/d(

6、7)中砂夹角砾密实03918.8m/d3.2降水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图及地质资料情况,地下水埋深11.2m,施工时水位降低值达到7.636m,降水深度达到18.836m;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Q3al+pl层砂类土中,渗透系数达到11.5m/d~18.8m/d。根据这两个特征,决定在基坑四周采用深井井点均匀降水的方法将施工中的水位降低至基底下2m。3.3降水井设计基坑的隔水帷幕采用旋喷桩,用该工法施工桩垂直度好,桩与桩之间搭接好,桩的深度达23米,已进入底板以下4米左右。降水采用降水管井,根据地区的经验,采用均匀布井。水的涌水量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的形状大小及补给水边

7、界条件等有关。根据地勘资料本降水井可按承压非完全井计算,同时A区、B区、C区三段分开施工,所以对三段进行分开计算。1、基坑排水量计算基坑排水量可依据下式进行计算:1)渗透系数的确定K=∑Kihi/∑hiKi、hi-----各土层的渗透系数(m/d)与厚度(m)根据设计可求得K=16m/d。2)承压水层厚度M值确定M取值:M=18.9m,由地勘料得。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R0=R+r0R-----由经验公式确定的影响半径,r0-----环形降水范围的假想半径(1)影响半径R无观测孔,由经验公式R=10×sk1/2=305m;s=7.64m确定环形降水范围的假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