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96134
大小:60.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传统“慎独”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传统“慎独”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论文摘要:网络生活的隐匿性、虚拟性、自由性和幵放性给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诸多新课题,传统“慎独”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着情境的相似和目标的契合。其实现目标的理念和路径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论文关键词:“慎独”;网络;大学生;道德教育“慎独”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传统道德思想,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而日益凸显的当代道德命题,两者在时间跨度上远隔千年。当儒家先贤们思虑“慎独”对当时人们道德生活的作用时,当代大学生在网络道德生活
2、中所面临的条件、情景、模式是他们所无法想象的,但他们所揭示出的关于人类道德成长的规律性认识却可以古今通用,即便是隔着千年的光阴,仍然能对探寻当代网络环境中的道德问题和解决路径提供有益的启迪。一、“慎独"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契合(一)“隐微暗幽”的环境:“慎独”所设定的特例正是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生活的常态传统“慎独”思想设定了“独处之处、独知之事”等隐微暗幽的特殊情境,人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所作所为外界难以监督,最能反映人们道德信念的真诚性和持守度,也最能培养人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当代网络道德环境同样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在网络世界
3、里,传统的“人一人”的直接交往模式变成了以“机一机”的联接为中介的间接交往模式,真实的人隐藏在计算机之后,其本人及交往对象的网上身份往往具有虚拟性,相应的,网络道德行为的主体、监督的受体、责任的承担者也就具有了未知性和可匿性。如果说,隐微暗幽的道德环境在传统“慎独”思想中仅仅是一些特例的话,在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则表现为一种常态。(二)“慎守其独”的行为:“慎独”所追求的境界正是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所谓“慎独”,就是持守或牢固地保持自我的道德本性和本心,思想上正心诚意、不自欺,行为上审慎自律、常戒惧,即便是在一人独
4、处或独知的情况下也能谨慎地固守自我的道德本性。“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其要义是:强调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持守真诚坚定的道德信念,践行审慎自律的道德行为,长此以往,就可达到无论外在道德环境如何,即便是一人独处之时,都能“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境界。“慎独”所追求的“慎守其独”的道德境界,正是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不少问题,如黑客行为、网络欺诈造假、不良信息传播、网络言行不文明、浏览色情暴力网站等,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这一高度自由的环境时,缺少必要的自控能力,
5、导致了道德行为的偏差。因此,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要使大学生在网络这一独立自由的虚拟空间里,加强道德自律,能够始终恪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内心的道德准则行事。道德环境特点的相似性和追求目标的一致性,使得通往“慎独”之境的理念、路径,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二、“慎独"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益启迪(一)“隐微处”最显“真道德”:大学生网络道德生活的教育价值应予以重视与现实生活相比较,网络生活具有隐匿性、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等诸多特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生活在情境、方式、受控程度
6、、影响力等诸多方面也远不同于现实世界。面对这些差异,人们思考较多的是由此带来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难和挑战,例如:隐匿性使得道德教育的对象难觅,虚拟性使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应用失灵,自由性使得道德教育的可控性下降,开放性使得道德教育环境更加复杂等等。事实上,网络道德生活的这些特质也提供了难得的教育机遇,具有很高的德育价值,应当加以充分利用。一方面,大学生网络道德生活为高校道德教育的开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在网络世界中,经常会出现“所为之事,人所不知,己独知也”的状况,为网络道德生活中人们的自由表达提供了宽松的心理空间,最容易
7、展现出真实的道德状况,反映出真实的道德心理,很多时候这种“真实性”甚至远远超出现实生活中道德表现的真实程度正如徐干在《中论》中所言:“幽微者,显之原也;孤独者见之端也。”因此,大学生网络道德生活现状有助于人们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情感态度、道德意志信念、道德行为准则、道德自律能力等作出正确的判断,为高校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道德生活为高校德育中师生的平等对话提供了有利环境:师生平等对话是高校德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具备独立的道德意识、个性和人格,首先要保证学生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在
8、现实生活中高校师生的交往受“师道尊严”的传统理念、师生之间的辈份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较深,很难形成真正平等的交往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是“说一听”、“授一受”的模式学生的自由表达受到限制。而在网络生活中,交往对象彼此地位平等、权利对等、言论自由,为拉近传统师生关系的距离、填补师生之间的隔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