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地方民间歌舞资料收集

台州地方民间歌舞资料收集

ID:22495827

大小:87.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9

台州地方民间歌舞资料收集_第1页
台州地方民间歌舞资料收集_第2页
台州地方民间歌舞资料收集_第3页
台州地方民间歌舞资料收集_第4页
台州地方民间歌舞资料收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州地方民间歌舞资料收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台州地方民间歌舞资料收集  路桥莲花‘心想读书上杭城,女扮男装把路行,路过草桥小凉亭一”当脍炙人口的“莲花”曲调从电视里隐约传出时,一些路桥人这时就会竖起耳朵倾听,他们想起了颇具地方特色的“路桥莲花”。 .17.莲花,又名莲花落、莲花乐口源于唐代的佛曲“落花”,五代时亦称“散花乐”,最早是僧侣募捐化缘时所唱的警世歌曲。至南宋传入民间,成为贫人乞食的歌唱。至迟在明中叶,成为说唱故事情节的曲艺形式。清乾隆以后,于民间广泛流行,全国各地颇多发展,最有影响的有北京十不闲莲花落、广西零零落、湖北鄂中南莲花落和浙江绍兴莲花落。在浙江,还有温州、丽水、金华、衙州

2、等二十多个县,都有莲花落流布。我市各地也都有,只是说法各异。玉环呼“大莲花”,仙居名“铜锢鞭”,天台唤“莲子行”,黄岩曰“打连厢”,温岭称“流徒传”。路桥又有“路桥莲花”、“螺洋莲花”。在诸多莲花中,“路桥莲花”脱颖而出,在全省颇负盛名.  路桥莲花,早在清乾隆年间就见活动,至今已有zoo多年的历史。据“莲花落”艺人王阿妹所说,是上代传下来的:据《台州地区志》“台州戏曲史话”文曰为《竹枝歌》和《竹枝词》改名的另外一说可能是由当地戏曲乱弹唱腔,道士戏、民歌演变而成的。  路桥莲花的演唱形式是由一人领唱、多人帮腔伴唱,各人手执盅、碟、雌雄鞭(洒尺)、霸

3、王鞭、道情简、莲花板、七姐妹和瘪鼓等击节而歌.  早期演唱者都为男性,一般为十来人,但一定要单数.领唱的称“莲花头”,帮腔伴唱的呼“莲花当”,用方言进行演唱,多为迎神赛会时凑合演出演出时,莲花头在前倒行进,莲花当立两直排或变“八”字形在后紧跟以后发展为女性,或男女合演,以走唱(边歌边舞)为主,也有坐唱、灵唱的,身穿专门设计的民族服装,增加了民族乐器伴奏,用普通话或台外官话(书面语)进行演唱,其唱腔属曲牌体,基本曲调有(游头)、〔软腔〕、〔硬腔〕、〔回调〕等,可单曲成篇,或联辍成套。唱词常用民歌手法,以“花”起兴,多七字句,二、二、三句式,一般为四句

4、一节、一二节成篇.最长的也只十来节,句尾押韵合辙,篇幅都很短小。传统曲目有《正月梅花报丽春》、《白蛇传》、《隋场帝看龙灯》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新编曲目有《山区女兽医》、《光辉的榜样》、《观歌一曲月团圆》等.  “路桥莲花”原是市井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多为农民、小手工业者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一直停留在“业余”阶段,至今还没有职业艺人和表演团队。解放前濒临消亡,建国后获得新生,成为城乡舞台上一大亮点.  1952年被挖掘整理后,于1956年在黄岩县、温州专区两级会演中获大奖.1957年获省二等奖,被中央电台录了音。以后,又多次入选省赛获奖,成为台州独

5、特的民间艺术.  8月26日上午,在路桥区路桥街道南栅居“莲花”老艺人王子梅家,当一提及“路桥莲花”,王子梅就滔滔不绝地谈起“莲花经”.王子梅出生于1928年1月26日,年少时就喜欢听村邻演唱“莲花”。1952年,王子梅参加了“莲花班”,在“莲花头”王阿妹的悉心传授下,他的技艺逐渐成熟。他经常手握“七姐妹”,演唱于各种场合。而且,王子梅很快就担负起重任,他从王阿妹手中接过了“莲花头”这个角色,做起了“莲花班”的领唱,每逢“踩街”等重大节庆活动,王子梅经常领着队员们进行表演出.即日下午,记者又走访了另一位“莲花”老艺人叶春友今年71岁的叶春友多年来一

6、直热衷.“莲花”演唱1951年,他开始涉及并喜爱上“莲花”,他在“莲花班”里做的是击碟的活计,角色虽小,但却很重要.在采访中,当说到动情处,叶春友情不自禁地向我们表演起他的“路桥连花”.  路桥区路桥街道文化站郑美荷说:“‘路桥莲花’,在民间深受群众喜爱,我们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好它,更要发展它.” 概述   路桥莲花系“莲花落”,由佛教宣传转变为世俗艺术后,吸收当地戏曲、民歌而演变成曲艺品种,其源流无史料佐证,据老艺人口述和传承情况,应产生于清末。流行于台州的路桥、黄岩等区。 演出形式   路桥莲花的演出形式,有坐唱、站唱和走唱。曲调较为丰富。中

7、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路桥莲花发展成了舞台表演的群众性曲艺艺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路桥莲花全由女子演出。[1]   上盘花鼓 上盘花鼓,是流传在临海一带民间喜闻乐见的舞蹈。明末清初安徽“凤阳花鼓”通过卖唱乞讨者传入临海沿海区域,在流变的过程中《上盘花鼓》又融入了当地的乡风民情,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目录 形式 传统剧目 起源 “文革”前的发展 复兴 形式   上盘花鼓每逢节庆、庙会随巡游队伍边行边唱边舞。基本形式为花鼓婆于花鼓公两人边唱边击鼓边对唱边舞,并互串角色,动作风趣活泼,表情诙谐幽默,舞蹈动律渗入了地方戏曲架子功于武术因素;曲调以

8、江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并辅以伴唱、帮唱和领唱的独特形式。 传统剧目   传统节目有《寄生草》、《和尚下山》、《想思深》、《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