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品牌延伸风险

如何规避品牌延伸风险

ID:2249442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如何规避品牌延伸风险_第1页
如何规避品牌延伸风险_第2页
如何规避品牌延伸风险_第3页
如何规避品牌延伸风险_第4页
如何规避品牌延伸风险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规避品牌延伸风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规避品牌延伸风险   内容摘要:品牌延伸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它却像把双刃剑,在帮助企业走向成功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对品牌延伸的优点、风险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避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品牌延伸优势风险规避  品牌延伸的优点  品牌延伸(BrandExtension)是将著名或成名品牌使用到与原产品或现有产品不同的产品上,它是企业在推出新产品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策略,也是品牌资产利用的重要方式。自从1979年Tauber发表重要论文“品牌授权延伸,新产品得益于老品牌”之后,作为现代品牌经营的一个重要领域,品牌延伸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

2、焦点,成为企业管理者们开拓市场的常选之策。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大优点:  有利于新产品迅速得到市场的承认。新产品被冠之以消费者已熟知的老品牌,可以诱导消费者将其对老产品的好感转移到新产品上,容易让人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即消费者学习 理论中所谓的“刺激泛化”(StimulusGeneralization)效应。它可以大大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时的“感情壁垒”,使新产品迅速被认知且较容易地被接受。国外研究表明,品牌延伸在试用率和重复购买率方面均比新品牌高(结果见表1)。  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促销成本。西方企业创立一个新品牌平均需花费5000万美元,在我国创立一个名牌也需数亿元

3、人民币,这显然是一个新产品难以承受的。利用品牌延伸则可以使促销费用大大减少:一方面,原品牌积淀的广告效果对后续延伸产品存在波及效应;另一方面,在品牌伞下,对核心品牌做宣传就意味着对企业同品牌所有产品都进行了宣传。如雀巢公司推出雀巢炼乳时,就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但很快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新产品也打开了销路。 株连效应。集聚于同一品牌之下的几种产品,可能会因为一种产品的经营失败而波及其它产品的信誉,由此导致公众对整个品牌的全盘否定,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就是品牌延伸的“株连效应”。如“雀巢婴儿奶粉”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品质问题和宣传不当,引发了多达9个国家的

4、抵制雀巢品牌运动。抵制运动持续了7年,导致雀巢公司利润直接损失4000万美元,其它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跷跷板效应。RIES提出的“跷跷板效应”认为,当延伸品牌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时,消费者就会把原强势品牌的心理定位转移到延伸品牌上,这样就无形中削弱了原强势品牌的优势。如美国的“HEinz”腌菜曾是市场的主导品牌,而当企业把“HEInz”蕃茄酱做成市场领导产品后,“Heinz”在腌菜市场的头号地位却被另一品牌“Vlasic”所代替,由此产生了此涨彼消的“跷跷板”效应。  总之,品牌延伸像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使新产品搭乘老品牌的声誉便车,一荣俱荣;

5、运用不当,则易掉进延伸陷阱,使整个品牌战略一损俱损。因此,我们应该权衡利弊、审时度势,合理把握延伸界限,才能规避风险、克敌制胜。  品牌延伸风险的规避  把握时间界限,谨防过早延伸。品牌延伸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推出新产品,因此,品牌延伸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必须是强势品牌,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如果企业一味急功近利,“东方未亮就想西方亮”——在品牌形象尚未完全确立之时就肆意进行延伸,结果必然是稀薄的品牌资产无法抵御新产品上市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延伸效应无从产生,主导产品声誉受损。   明确范围界限,谨防过度延伸。品牌延伸一方面要保持新产品与原产品定位一致,使其在

6、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品质档次、服务系统等方面能够一脉相承,维护和强化原品牌定位;另一方面,要保持新产品与原品牌的核心价值一致,或丰富、深化核心品牌形象,或彰显、张扬品牌个性,避免盲目跟进、误入延伸陷阱。从大量营销例证的统计分析看,以下几种情形属过度延伸活动,须引起企业高度警惕:  行业跨度大的非相关多元化下的品牌延伸。像三菱这样多元化发展的成功案例实属凤毛麟角,而像巨人集团那样延伸失败的例证却比比皆是。因此,品牌延伸不轻易介入与主导产品无关的产品领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产品线向下延伸,即以原高档品牌推向中低档市场的行为。低档产品往往会破坏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增大品牌延伸

7、风险,致使公司利益受损,如前面提及的派克公司,因此须谨慎从事。  导致消费者认知失调的品牌延伸。  积极使用复合品牌。即在主品牌保持不变的前提之下,对各个新产品增加一个子品牌,如“海尔—小神童”、“海信——静音王”、“乐百氏——健康快车”等。据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全世界位列于前20位的日用品品牌中,有52%的产品在使用复合品牌策略。复合品牌既可以借用到主品牌的资产,又可由子品牌来突出单个产品的差异化特征。由于子品牌的限定,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不会过分依赖主品牌的类别意义,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子品牌形象不佳而对主品牌形象造成侵蚀的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