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7389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减负增效”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减负增效”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G623.5【】B【】1001-4128(2011)03-0118-0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教学观念,倡导培养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知识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能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获
2、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数学头脑去回答问题。 传统的新课导入常常是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找一部分学生回答,似乎能够以点及面,达到引导全部学生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目的,但效果并不能如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是被动的唤起旧知,很难进入知识准备状态。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就应考虑哪些贴近生活,哪些远离生活,学生在平时活动中遇到过哪些图形、物体或问题等。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比如说,我们在教学生“直线”的概念时,不少学生头脑里“无限长”这个概念是很模糊的,如果我们在创设情境时,拿长江流水源源不断为背景,学生就能接受了。 2
3、预设教学过程,指导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三种: 2.1改变教师角色。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
4、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学生积极调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促成认知冲突,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担当起学生思维的“助产婆”的角色。 2.2提倡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也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2.3暴露思维过程。在学习活动
5、中,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尝试解题,有疑问时或看书,或互相讨论,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请教师“面授机宜”,在问题的解答中展示其独特个性。 3尊重个体差异,关注认知、态度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并鼓励他们
6、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关注他们的认知态度。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不是显露痕迹的教育,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真诚表扬进步明显、目标达成度高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自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4优化教学设计,培养数学头脑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数学头脑,并把它应有用于解
7、决实际问题当中。当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了这些新思想、新方法后,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我们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状态后,首先制订了适当的训练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通过练习能达到最基本的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较高目标。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训练题,。不搞“题海战术”。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新知,我们还设计了有一定知识迁移能力的变式题、开放题。比如在几何教学中,充分利用例题,变换条件再推出新结论,或者变换题设和结论,以一题多解启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数学头脑。 4.2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
8、导学生体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