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

ID:22472183

大小:7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9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_第1页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_第2页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_第3页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_第4页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大致说来,法国二十世纪哲学有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布伦茨威格(l.brunschvicg,1869-1944)的新观念论和柏格森(h.bergson,1859-1941)的生命哲学相互竞争的时代(自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阶段是以萨特(j-p.sartre,1905-1980)和梅洛-庞蒂(m.merleau-ponty,1908-1961)为代表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3h时代(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至六十年代初);第三阶段是以列维-斯特劳斯(c.le

2、vi-strauss,1908-)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和以福柯(m.foucault,1925-1984)、德里达(j.derrida,1930-1994)等人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起支配作用的3m时代(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第四阶段是由后结构主义的延续(德里达、福柯等)、后现代主义的兴盛(利奥塔[j-f.lyotard,1924~1998]、布尔迪厄[p.bourdieu,1930-1922]等)与现象学的复兴(列维纳斯[e.levinas,1906-1995]、利科[p.ricouer,1913-]、亨

3、利[m.henry,1922-2002]、马里翁[j-l.marion,1946—]等)共同构成的多元共生的综合时代(自六十年代初以来)。应该注意的是,前后阶段的进展并不以“飞跃”的方式出现,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象学运动其实贯穿了全部四个阶段,但它在各个阶段的地位和表现具有很大的不同。一在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自二十年代初起,学术界开始了引进德国现象学的努力。.133229.施皮格伯格告诉我们,当现象学在法国舞台上出现的时候,柏格森森主义仍然是占支配地位的哲学,而布伦茨威格则代表着

4、柏格森直觉主义的对立面。[1]梅洛-庞蒂也谈到,在萨特和他本人完成哲学学业(一个是1928年,一个是1930年)前后,法国哲学思想只有两种主导性的势力,即布伦茨威格和柏格森两股势力。但他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思想是布伦茨威格的思想”,而不是柏格森的思想。原因在于,布伦茨威格的哲学尽管“相当浅薄”,但他因为掌握了大学哲学教育及教师资格考试的权力而享有“权威”地位,而柏格森因为没有在大学占据一席之地,故影响有限,或者影响还不十分明显。梅洛-庞蒂同时认为,柏格森更为重要,因为他为后来的人指明了一条与笛卡尔主义和康

5、德主义通过布伦茨威格导致的观念论相反的方向。[2]阿隆(r.aron,1905-1983)则提到,当时可供选择的权威只有三人,即柏格森、阿兰(é.c.alain,1868-1951)和布伦茨威格。他同样承认了布伦茨威格的主导地位,与梅洛-庞蒂不同的是,他“从正面意义”上认为布氏在索邦是“权威的权威”,并表示,“他的著作使我们不能不有所尊重”,“它包纳了科学文化和哲学文化”。[3]暂且把谁是“权威”放在一边,问题在于,布伦茨威格和柏格森都认可了对现象学的引进。就柏格森主义而言,无论是胡塞尔本人还是法国现象学

6、的早期代言人都看到了柏格森思想与胡塞尔(e.husserl,1859-1938)思想的某种相似,许多人甚至过分强调了这种相似,其结果是,德国现象学“很容易被放宽的柏格森主义通过”;就布伦茨威格的新观念论而言,胡塞尔把自己的现象学差不多称之为“新笛卡尔主义”,而且强调严格科学的哲学理想,这些无疑都投合布伦茨威格[4]——因为他的基本思想是笛卡尔主义和康德主义混合而成的。根据施皮格伯格的看法,在引进德国现象学方面,最初的工作是由一些“外来者”进行的:一种情形是在德国传统中培养起来的阿尔萨斯人,比如胡塞尔的学生

7、、神学家海陵(j.hering)和齐美尔的学生豪特尔(c.hauter);第二种情形是一些曾在德国学习过、后来到法国的俄国或波兰学者,主要有科瓦雷(a.koyré,1892-1964)、g.古尔维茨(g.gurvitch,1894-1965)、闵科夫斯基(e.minko.scheler,1874-1928)的朋友、海德格尔(m.heidegger,1889-1976)的敬慕者格罗修桑(b.grothuysen)和舍勒的学生兰兹贝格(p-l.landsberg)。[5]在发表于1930年的博士论文中,列维纳

8、斯总结了在此之前现象学在法国的研究和传播情况,他表示:“除海陵的著名工作外,在法国几乎没有对胡塞尔进行过研究,做文献史的清理工作因此是非常容易的。”[6]除谈到海陵于1925年出版的《现象学与宗教哲学》一书外,他还谈到了德尔波(v.delbos)的《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及其纯粹逻辑观念》(1911)一文对《逻辑研究》第一卷的评介;舍斯托夫在《什么是真理》(1927)一文中对胡塞尔的现象学理性主义的批判;古尔维茨发表在《形而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