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实证研究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实证研究

ID:22461281

大小:47.5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9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实证研究_第1页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实证研究_第2页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实证研究_第3页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实证研究_第4页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实证研究摘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已经初步进入老龄化时代,这种人口的转变是否会与我国的高储蓄相关呢?从理论上分析了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作用的具体途径,然后使用1978〜2014年的数据对居民储蓄率和抚养比等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少儿抚养比的降低、老年抚养比的升高都能导致居民储蓄率增加。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居民储蓄率;生命周期假说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l672-3198.2016.15.0641引言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倡导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但在2008年美

2、国经济危机后,我国的出口就大幅萎缩,所以政府转向拉动内需、加大国内投资与消费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尽管扩大内需的政策已经实施,但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并没有出现明显提高。持续攀升的居民储蓄率和日益低迷的居民消费率从实质上造成了我国有效需求的不足,使我国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状态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978年据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1999)的测以来我国的国民储蓄率比发达国家的高出十个百分点,考虑到在1980年之前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及保险等数据较难得到,所以我国居民的实际储蓄率可能会更高。Modigliani&Cao(2004)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储蓄率稳步上升,到1994

3、年居民储蓄率达到34%。我国居民的储蓄率过高,国内消费不足严重影响经济的平稳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了多方位的解释。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或储蓄)的最重要的变量;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对储蓄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全社会而言,利率对储蓄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在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动使得居民未来支出和收入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人们倾向于增加储蓄以抵御可能遭遇的不利境况。除此之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学者们越来越关注人口年龄结构这个变量,那么这种人口年龄

4、结构的转变对我国的居民储蓄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生命周期理论在我国是否适用呢?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一些意见。2文献回顾早在20世纪60年代,莫迪利安尼(1970)就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口年龄结构能够影响居民储蓄率。他认为消费者会将一生中预期能够得到的总收入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效用最大化。他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0〜14岁,称为少儿人口;15〜64岁,称为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称为老年人口。在少年阶段,人们没有收入,进行负储蓄;开始工作后,收入会增加,超过了消费,除了偿还年轻时的债务,还

5、要进行储蓄,以使退休后仍能有足够的财富用于消费;进入老年期,收入可能会大幅度减少,消费超过收入,储蓄将下降。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随着年龄的增长,储蓄率会由负值先上升,到中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到老年下降,呈现倒“U”型。他在研究中用抚养系数做变量,结果证明了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都对居民储蓄率起到了负向作用。在实证分析方面,较早的宏观方面的研宄基本都证实了生命周期理论。Kelley,Schmid(1996)加入了影响生命周期理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变量,认为在60年代和70年代,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储蓄率基本没有影响;80年代的数据证实了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增加都会使储蓄率

6、减少,符合生命周期理论。王德文、蔡?P等(2004)在模型中加入年份和地区的虚拟变量,也证明了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都对居民储蓄率起到了负向作用。但是后期的实证结果出现了分歧,部分学者的研宄表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与储蓄率呈正相关关系。袁志刚和宋铮(2000)利用迭代模型,证实了人口老龄化是城镇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汪伟(2011)认为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是引起居民储蓄率上升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他们认为传统的生命周期理论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储蓄率是否发生变化不仅仅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还取决于预期寿命的长短。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为了保证未来更长的老年生活的质量,理性的人

7、都会而增加储蓄。微观数据的分析也未形成一致的结论,Carroll(1971)证实少儿抚养比的降低将会促使居民储蓄率上升,因为养儿防老,即孩子是储蓄的替代,家庭孩子数量较多时,家庭的养老就有了保证,就可以减少储蓄。但是Becker(1981)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质量,正是因为孩子的数量减少,家庭会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等。人口抚养比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长期内抚养系数才会呈现出足够的离散程度,因此比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对抚养系数影响的估计才是可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