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38376
大小:19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课后知能检测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宗室置酒,髡尝在侧B.日暮酒阑,合尊促坐C.三年不蜚又不鸣D.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解析】 A项,“尝”同“常”;B项,“尊”同“樽”,盛酒器;C项,“蜚”同“飞”。【答案】 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B.于是庄王谢优孟 谢:道歉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进谏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同“嘱”,叮嘱【解析】 辩:辩才,口才。【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
2、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 若:①代词,你;②连词,假若,如果。而: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转折。【答案】 C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韩魏翼卫其后B.三日而为相C.先生少之乎D.一鸣惊人【解析】 A项,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C项,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少。D项,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异。【答案】 B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淳于髡说之以隐B.侍酒于前C.赍金百斤,车马十驷D.祭以粮稻,衣以火光【
3、解析】 C项为定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 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①也,封为长平侯。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②待诏公车③。当道遮卫将军车,拜谒曰:“愿白事!”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此所谓奇策便计也。”卫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于是卫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
4、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及其拜为二千石④,佩青緺⑤出宫门,行谢主人。故所以同官待诏者,等比祖道于都门外。荣华道路,立名当世。此所谓衣褐怀宝者也。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至其贵也,乃争附之。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 ①卫后兄:卫青是武帝后卫子夫之弟。②方士
5、:有奇方法术的人。③公车:宫车。汉以公家车马递送应举的人,后以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④二千石:俸禄;汉代郡守的通称。⑤青緺(ɡuā,又读ɡuō):青色丝织的带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召东郭先生诏:告诫,教诲B.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幸:宠爱C.旁车言曰旁:依靠,依傍(bànɡ)D.愿白事!白:陈述,禀告【解析】 “诏”为皇帝的“圣旨”、“命令”,不可解释为“告诫”、“教诲”。【答案】 A7.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于是卫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A.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6、B.至其贵也,乃争附之C.良乃入,具告沛公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解析】 A句“乃”字是副词,“竟”的意思,B句是副词,“却”,D句为副词,“这才”、“然后”,均与例句不同。只有C句“乃”可解释为“就”,与例句一致。【答案】 C8.下列四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为王夫人之亲寿B.王夫人以闻武帝C.人莫省视D.至其贵也【解析】 A句中“寿”为“寿礼”,意即“献礼”;B句中“闻”的意思是“使……闻”,C句中“省视”意为“瞧得起”、“理睬”。D句中“贵”为“显贵”,与现代汉语“贵”的意思差不多。【答案】 D9
7、.对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东郭先生善于钻营,蒙蔽了皇上。B.由于王夫人的引荐。C.由于卫将军、王夫人的引见,东郭先生才得以被武帝任用。D.皇上爱才、用才。【解析】 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提升”的原因,不仅要看字面意思,更要把握其隐含信息。A句“善于钻营”、“蒙蔽”,感情色彩不符。B句失之片面。D句说法空泛。只有C句比较正确,符合原意。【答案】 C10.下面四句中与“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表述的观点相近、相似的一项是(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得其精而
8、忘其粗,得其内而忘其外。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解析】 例句是就东郭先生“授官”一事而言的,表述了对“看问题”、“选人才”的看法,与该句表达的观点相近、相似的一项是C。A、B两项着眼于事物的成败、兴亡原因的角度,D项则从“知人”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