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38174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新常态下珠三角城乡规划转型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常态下珠三角城乡规划转型思考邓神志1刘俊杰21.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275;2.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510642摘要:我国的城乡规划经历了两次转型,当前珠三角地区的城乡规划转型属于第二次转型阶段,木文在尝试在新常态背景下,分析珠三角在城乡规划转型中呈现出新特征和新动力机制。关键词:珠三角;城乡规划;转型1引言规划工作的木质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应对当时当地社会需求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1],各类城乡规划的岀现则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出现或变化的,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引入前苏联的规划理论与方法,改革开放后城乡规划体系的逐步完善等。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
2、新常态下社会价值逐渐多元化,社会需求在变化,城乡规划转型是必然趋势。对于城乡规划转型的研究成果不少,涵盖了规划范式转型[2-3],转型方向、特点[4-7],程序[8-10],规划属性[11-13],动力机制[14-18]等各个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在“城市”时代展开的,而“城乡”时代的研究较少。2我国的城乡规划转型历程从我国成立至今,城乡规划体系从诞生发展到现在,顺应国家体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和需要,经历了两次转型。2.1第一次转型第一次城乡规划转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城乡规划也从由注重建设转向引导发展,标志是控制性详
3、细规划法定地位的确立。这一期间城乡二元结构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弱化,但城乡规划只局限于城市[17]。2.2第二次转型第二次城乡规划转型发生在21世纪初。我国仍然处于转型期,社会价值逐渐多元化,城乡规划需要应对的社会需求逐渐增多。这个阶段,以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标志,城乡规划的关注范畴从“城市”扩展到“城乡”,注重统筹性和灵活性[18]。3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城乡规划转型特征0前珠三角地区城乡规划的转型属于第二次转型阶段,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城乡规划的转型探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城乡规划转型呈现了新特征。3.1从各自为政走向战略联合珠三角
4、地区由包括2个省级的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的2个副省级市及7个地级市所组成的经济区。从1995年开始,珠三角地区就开始尝试从区域层面进行整合,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区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2001年陆续编制《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规划》、《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粤港澳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等一系列规划,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制度衔接、宏观定位到基础设施,在规划层面不断细化协调。3.2基于“一国两制”的跨界规划出现珠三角地区有香港、澳门两个省级特别行政区,制度上与中国
5、大陆不冋。凭借与港澳两地毗邻的优势,在一国两制和CEPA的基础上,国务院港澳办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推进,推动了《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的开展。该规划是粤港澳由市场主导的“非制度性”合作,向政府和市场双轮推动的“制度性”合作转变的重大举措。与之前珠三角地区的区域规划不同的是,《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宄》是我国第一个跨越不冋制度边界的空间协调研宄,这在我国规划界是一个突破[19]。3.3空间、资源约束下的统筹与整合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率在我国排名前列,2013年珠三角的城镇化率超过80%。在我国城镇化率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5个位于珠三角地区,分布是深圳市(
6、100%)、佛山市(94.1%)、东莞市(88.5%)、厦门市(88.3%)、中山市(87.8%)、珠海市(87.7),而广州市(83.8%)也只排名第12名[20】。而城镇化率越高,说明受到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土地等)的约束力越大。以深圳市为例,城镇化率达到了100%,在冇限的空间、资源下,如何实现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深圳市比全国其他城市率先遇到这个发展难题。按照传统的总体规划发展思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而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打破以往的发展观,提出了“保、减、增”战略,即刚性保护战略性资源,缩减资源需求,增加资源的使用效能,平衡资源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紧
7、张关系[21】,给苏他城市的发展提供的经验。3.4全民规划共同决策规划工作的本质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应对当吋当地社会需求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1】,在社会价值逐渐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在城乡规划中满足多元化的需求,重点在于社会公平。而实现社会公平,而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公众参与[7】,摆脱以往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表面形式是关键。以广州市2012年提出的美丽乡村规划为例,组织村民全过程参与村庄规划活动,村民的意见得到重视,以满足村民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从“公众参与”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