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23039
大小:100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专题六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六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建议:1、考查重点:动物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2、必考内容:内环境组成及理化特性、特异性免疫过程、①要关注反射弧基本结构的分析,再准备确定“兴奋”的内涵分析、传导特点及研究方法。②在善于建立并准确“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等的基本模型。③要准确说出艾滋病名名、病原体及病理、传播特点要。要善于准确解读特异性免疫过程。3、区分度落点: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第7页共7页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功能功能及相关分析1、内环境的组成与功能:2、内环境的物质成分:①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
2、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等。二、兴奋传导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电位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动作电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
3、间隙→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⑴神经递质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⑵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⑶释放:其方式为胞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程密切有关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
4、⑷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即膜电位变化)。⑸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⑹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3、电流表在神经结构上的偏转方向⑴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第7页共7页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⑵在神经元之间①刺
5、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1、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的功能⑴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大部分丧失。⑵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⑶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
6、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2、图解记忆细胞的再次免疫⑴结构基础: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⑵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⑶特点: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例题1】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请据图回答:第7页共7页⑴图1中结构①为感受器,结构②的名称为,
7、结构(填序号)表示效应器。⑵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⑶如果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填“单”或“双”)向的,在结构④上的传导是(填“单”或“双”)向的。⑷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③,再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施加刺激前后结构d内外电位情况分别是。解析:在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里,需要关注反射弧基本结构的分析,通过寻找突触,确定兴奋传递的方向,从而明确感受器和效应器的位置。对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能具体指出突触前膜、突
8、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说出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能体会膜的流动性和突触后膜糖蛋白的识别作用,知道神经递质的兴奋或抑制作用,会表达突触处的电位变化情况。刺激感受器的情况下,无论突触还是神经纤维处,兴奋的传导都是单向的,只有刺激在神经纤维上,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才可能是单向的。已知箭毒能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得神经递质不能和受体结合,兴奋传至突触处,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故施加刺激前后膜电位都是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答案:⑴传入神经⑤⑵突触前膜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