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

中国古典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

ID:22421767

大小:6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9

中国古典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_第1页
中国古典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_第2页
中国古典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_第3页
中国古典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_第4页
中国古典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第1篇:感官用语:开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的密码面对古典美学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范畴术语,让读者好奇的是这些范畴中感官用语的频频亮相。从味到淡,从甘苦涩酸到苦硬、生辣、豪辣,从香嗅到“鼻观”,从冷热滑到硬粗细,从乐论到文论诗论以至画论书论,感官用语轻松腾挪灵活游移,令古典美学的殿堂声色齐飞心目共舞,嗅之触之观之闻之赏之玩之,却又不能清晰的推断出子丑寅卯。一简要的说,古典美学范畴中的感官用语有几个特点,一是涉及的感官多,包括味觉触觉嗅觉这些最基本的官能,如味觉方面的有:以“味”统论诗艺的如《文心雕龙•明诗》曰:“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

2、,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触觉方面的比如:《文心雕龙•铭箴》有“魏文九宝,器利辞钝”的说法,刘熙载《艺概》讨论过“冷句中有热字,热句中有冷字”的问题,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中将“热”与“艳”并组用来指涉戏曲创作设局,谓吕天成《戒珠记》“语以骈偶见工,局以热艳取胜”;嗅觉方面的比如:《草堂诗余四集》载明人沈际飞语“词贵香而弱,雄放者次之”;《珂雪斋文集》卷二载袁中道论盛唐诗作“览之有色,扣之有声,而嗅之有香,相去千年之久,常如发硎之刃

3、,新披之萼”。二是感官用语适用的对象广泛,除评述传统诗文以外,还涉及论杂剧的如徐渭《题昆仑奴杂剧后》认为杂剧写作“点铁成金,越俗越雅,越淡越有滋味”;论词曲的如周德清《中原音韵》列有“造语必俊,用字必熟”的要求;论小说的如张竹坡《金瓶梅读法》说:“《金瓶梅》于西门庆,不作一文笔;于月娘不作一显笔;于玉楼,则纯用俏笔;于金莲,不作一钝笔;……此所以各各皆别”;论乐的如冷仙《琴声十六法》之四曰“滑”,“滑者溜也,又涩之反也。音尝欲涩,而指尝欲滑。音本喜慢,而缓缓出之,若流泉之呜咽,时滴滴不已,故曰涩。指取走弦,而滞则不灵,乃往来之,鼓动如风发发,故曰滑。然指法之运用

4、固贵其滑,而亦有时贵留。所谓留者,即滑中之安顿处也。故有涩不可无滑,有滑不可无留,意各有在耳”,之十二曰“淡”,“时师欲娱人耳,必作媚音,殊伤大雅。第不知琴音本淡,而吾复调之以丹,固众人所不解。惟淡何居?吾爱此情,不奢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之风而竹之雨,涧之滴而波之涛也。故善知音者始可与言淡”;论画的如南朝宗炳《画山水序》开篇即言“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评董韫“工画山水寒林,学志精勤,毫锋老硬”;论书的如《法书要录》卷之二载,“若抑扬得所,趋舍无违,值笔廉断,触势峰郁,扬波折节,中规合矩,分间下注,浓纤有方,肥瘦相

5、和,骨力相称,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适眼合心,便为甲科”。只要愿意这份清单可以不断添加,可见感官用语在古典美学的地盘上拥有相当广阔的生存空间。感官用语在古典美学范畴中的第三个特点是互相渗透跨类组合,通过感官用语内部的调整更新,在历时的轴线上扩展内涵,延续作为美学范畴的历史生命力。组合扩充的方式不外乎两种,第一种基于同类项的合并,如“苦”、“辣”、“酸”、“鲜”、“生”、“熟”等同属味觉用语,彼此激发便合成新的面孔:“生辣”、“生鲜”、“苦涩”、“酸苦”,与原来的单打独斗相比这些词自然生出别样的意味。或者以某一范畴为主,引进相近的用语,形成同类别

6、的子项,如由“淡”牵衍开去,“冲淡”、“简淡”、“疏淡”、“淡远”、“淡朴”等都属于“淡”的后续范畴。粗略的说,“冲淡”、“简淡”、“疏淡”倾向于内质的衡量,“淡远”、“淡仆”常常用来品评艺术形式的简约古逸。第二种方式是异类项的越界搭配,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之间相互借用重新匹配。如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评汤显祖“传奇灵洞,散活尖酸”,“尖酸”由味觉用语“酸”和触觉兼视觉用语“尖”并置而成,类似的组合像“苦硬”、“熟滑”、“平熟”,都至少包括两类感官用语。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事实上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一方面有些感官用语生来即是双重身份,比如“软”和“硬”一般用

7、来表示触觉,但多多少少与味觉也有一定的联系,“香”主要是嗅觉用语,同时也兼任味觉;另一方面古人意识里的各类感官是相通的,用眼睛看的东西也可以用耳朵去听,用耳朵听的东西也可以用口去品尝,彼此不相限制,反而相得益彰。《法书要录》卷之三评王羲之“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簪裾肃穆。其声鸣也,则铿锵金石;其芬郁也,则氛氲兰麝;其难征也,则缥缈而已仙;其可觌也,则昭彰在目:可谓书之圣也”,像王羲之笔下那般厉害的书法作品,满足眼睛的观赏自不必多言,同时黑色的线条还发出清亢的金石声、飘散阵阵兰麝的芬芳,那么用耳朵鼻子去感觉书法的精妙就是鉴赏者的本分。感官相通比较著名的一段

8、话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