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16754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老年事业发展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老年事业发展的建议近几年来,我省老年事业稳步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逐步增多,各级老龄组织和办事机构正在健全和加强,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养老服务发展势头较好。但是,我省养老服务在总体上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年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一、我省老年事业面临问题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据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
2、结构划分标准判断,我省于1994年比全国提前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9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81.86万人,占总人口的14.59%。目前我省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第一老龄人口大省。据推测,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92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至19.67%,高出全国同期指标3-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对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劳动力供给、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管理、文化建设、代际关系等方面带来重大影响,也对政府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我省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在全省及各地市先后启动了温馨夕阳工程、爱心助老工
3、程、惠老和谐工程和银龄安康工程等,为我省老年人带来了实惠。但总体上,我省部分地市养老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少,规模小,档次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由于受投入、政策等因素制约,目前,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养老服务机构目前仍然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进入非常难,在融资、建设用地、规费、税收等方面,没有规范的优惠政策措施扶持;
4、在日常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交通等方面,虽然在形式上也出台有优惠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鉴于情况复杂,也难以落实到位;加之养老服务机构投入回报率低等原因,影响了社会力量投资养老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涉老的各项事业发展不平衡。属于经营性活动的内容比较活跃,如老年旅游、老年保健品与保健器械等经营的多,但存在着不少误导消费者、保健品销售市场缺乏监管等问题;属于公益性和半公益性经营却不容乐观,如托老机构、老年活动俱乐部、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资源严重不足,如我省经济条件尚好的淄博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人大学(老干部党校)等阵地共设立26个专业52个教学班,受教育人数
5、每年2000余人,受资源限制,出现了早晨五点排队报名的现象等。加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包括硬件建设与活动经费等,严重地制约了养老事业的发展。(三)老年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滞后。国家在宏观政策设计方面先天不足,缺少规范统一的法律支持,涉老部门虽多,优待政策若干,但真正涉及到部门利益时,受既得利益的驱动,往往难以落实到位;目前,地方性老年法规政策的出台明显滞后于老龄化发展形势和老龄工作需要,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发展缺乏法规依据和政策支持。同时,一些地方性法规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由于缺乏刚性要求、没有明确落实主体、没有监督机制、问效机制等,操作难度大,执行力不够,没有发挥推动事业
6、发展的作用。(四)老龄工作机构建设有待加强。现行涉老的管理部门主要有各级老干部局、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民政局、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在职能划分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交叉、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和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同时存在部分乡镇(街道办)、村居老龄工作机构不健全、无专职人员、无经费的问题。(五)老年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需求。随着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峻,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受设施、政策等限制,社会为老服务功能相对薄弱,服务内容较少,服务标准不高,无法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娱乐活动等方面的需求。因存在社会老年服务设施不健全,活动阵
7、地少等限制,老年人无法就近便捷地享受服务现象非常普遍;二、进一步加快我省老年事业的建议(一)加强重视养老工作的宣传教育,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要加强舆论引导,发扬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以媒体开展有关老龄话题的讨论为载体,有效地进行相关的理念培养和信息传播。要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要宣传老年人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提高公众适应社会老龄化的能力,形成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同时,也要在老龄社会的公众中树立起一种理念,即热心于解决老人的困难;另一方面开展老龄身心健康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