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14470
大小:4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9
《古代文学史1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文学史作业一:思考题:中国古代神话有哪几类?其不发达的原因是什么?答:(1)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2)原因:一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优越,养成华夏子民重视实际轻视玄想的民族性格,在这种民族独有精神的影响之下,零碎落后的神话难以发展成为完整而发达的神话。二是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对神话采取排斥态度,崇尚实际,反对玄虚,致使上古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被完整而有系统地保留下来。另外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这些材料往往只是片段,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不
2、多,所以难以发展。二:思考题:1.简述《诗经》创作和结集成书的年代、“风、雅、颂”的分类原则。答:(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成书年代主要在先秦时期(东周初—春秋)(2):分类原则:“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族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2.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赋、比、兴”的含义与特征。答:(1):“赋”就是铺陈直
3、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极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2):《诗经》中“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咋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在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比”的运用也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诗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情感的比体诗,如《魏风.
4、硕鼠》、《小雅.鹤鸣》,独居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多彩。《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联串的比。《诗经》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如《小雅.鸳鸯》第二章;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或缺的部分。《政风.野有蔓草》第一章写情人在郊野“邂逅相遇”。3.《诗经》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诗经》中
5、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反面。《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风习俗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诗经所叙写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宴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诗经》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诗经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大雅中周族史诗,再现了周民族的发生发展史,而在周道既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大小中的怨刺诗,表现
6、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的真实感受。在这些对生活侧面的具体描述中,表现出诗人真挚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4.《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分析。答:一是赋、比、兴的手法运用,即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特征,也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二是句式和章法,《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也有二重叠章的情况,《诗经》中有使用叠句、叠
7、字(又称为重言)等语言形式,另外押韵方式也多种多样。《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三是风、雅、颂有不同的语言风格。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中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乎”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言次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