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人性及人的本质

以人为本与人性及人的本质

ID:22414064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以人为本与人性及人的本质_第1页
以人为本与人性及人的本质_第2页
以人为本与人性及人的本质_第3页
以人为本与人性及人的本质_第4页
以人为本与人性及人的本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与人性及人的本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人为本与人性及人的本质: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核心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提出是对人的主体价值地位的确立,是承认了人的主体价值尺度;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人性和人的发展理论的肯定,承认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类特性和普遍人性的存在;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对人的优先性价值的确立。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性;人的本质  :978-7-80712-402-3(2011)02-003-0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

2、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产物,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角度就以人为本与人性及人的本质的关系对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核心价值目标。人所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着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主体价值目标的实现。以人为本的提出弥补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某些方面的缺陷,坚决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同时也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有助于促进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以“唯‘物’主义”为中心向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方向去转换。  “以人为本”实际上结束了“以物为本”的不科学的发展理念。过去过于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人的主体地位及轻视人的发展的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得到了纠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必然选择。下面

4、本文就这一概念内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  1.以人为本的“人”的哲学阐释  马克思在他的多篇著作中所提到的“人”是指“具体的人、现实的人”或者是“每一个人”,或者是处于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的阐释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不受他们的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①马克思对个人的阐释是:“我们必须从‘我’,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

5、发,不是为了像施蒂纳那样陷在里面,而是为了从这里上升到‘人’。只要‘人’的基础不是经验的人,那么他始终是一个虚幻的形象。简言之,如果要使我们的思想,尤其是要使我们的‘人’成为某种真实的东西,我们就必须从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出发;我们必须从个别物中引申出普遍物,而不要从本身中或者像黑格尔那样从虚无中去引申。”②马克思将社会发展的主体定位于个人,且是每一个个人,并指称是所有人或每一个人,并不限于人类的某一部分。在马克思的多部论著中也多次提到过“个人”这个词,《共产党宣言》中也提到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

6、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  2.以人为本的“本”的哲学阐释  以人为本的“本”是对人的主体价值地位的确立,是承认了人的主体价值尺度。“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位”的本、“本体”的本、“根本”的本,以人为本理念就是主张“人”或“人类”本位思想,确认了人相对于世间万物在其价值上的崇高之上的地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提到“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④即是说人是

7、人在人的世界和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人的世界和社会的根本、主体,而人也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整个历史。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⑤”“因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⑥”。  二、以人为本与人性  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人性和人的发展理论的肯定,承认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类特性和普遍人性的存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生命活

8、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⑦这种“类特性”即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人作为人而区别于其他物的内在规定性也就是人性。马克思对抽象人性论的批判并不意味着否定人性的存在,恰恰是肯定人性的存在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区别于它物尤其是动物的最根本的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性复归:复归人性  马克思在批判“专制制度”与“兽性”时,在《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中提到:“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