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1355
大小:8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5
《影响蛋鸡生产效益的因素及解决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影响蛋鸡生产效益的因素及解决方案一 品种 蛋鸡要高产高效,品种是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优秀基因的蛋鸡,才更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生产性能。 从实际情况可看出,海兰鸡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最高,这也是中国市场选择的结果。 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不一,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生产性能表现各异,选购良种时要注意:应当选择当地生产表现好的鸡种,切忌由于不了解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而造成失败。在选购鸡种时一定要从已验收合格并取得生产许可证和讲信誉的种鸡场引进,确保良种质量。 二饲料营养 饲料占养鸡成本的65%~70%,因此饲料是决定生产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配置饲料要
2、做到:原料多样化、营养全价化、成本低廉化、质量高效化,特别是蛋氨酸、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应平衡。如果能因地制宜随时调配当地饲料原料,则能降低饲料配置成本。 蛋鸡使用营养全价的饲料,会使鸡群饲料报酬高,降低饲料费用;不会出现营养缺乏病症,体质腱壮,抗病力强。如果日粮营养不全价,导致有的营养成分过多而浪费,过少而营养不足,往往是耗料多、产量少、蛋重小、饲料报酬低。如不改变饲喂单一饲料的状况,是不可能提高产蛋量和效益的。 要提高养鸡效益,还必须根据蛋鸡不同阶段、不同产蛋季节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科学配方,合理准确配制饲料,如夏季饲料配方的代谢能要
3、求比冬季配方低,否则不仅浪费饲料,而且影响鸡的新陈代谢和采食量。 优质饲料的选择:可以自己选购原料配制,也可以选购质量可靠的品牌饲料家生产的配合饲料,使蛋鸡的饲料达到标准化、全价化。 三 管理水平 1饲养管理水平 我国蛋鸡的总体生产水平在世界上属于中等,在国内不同鸡场鸡群的生产水平差异很大。冽如,有的养殖场在72周人舍母鸡产蛋重累计在20kg而有的仅在16kg。这种差异在排除其它疫病的情况下,反映的是鸡场在日常管理水平方面的不同。那我们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而呢? (1)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 蛋鸡生产的适宜温度一般在18~25℃。若温度超过30℃,饲料消
4、耗减少,其生产性能亦同时降低;若温度降低到10℃以下,鸡为了维持自身的体热平衡,饲料消耗就会增加,从饲料中增加热能摄入量,因而饲料报酬相应降低。 (2)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 合理的光照能增进食欲,有利于消化,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相对地降低饲料消耗。产蛋鸡适宜的光照时间应每天保持光照14~16h(光照不足时,用灯光补充),强度为5~101x。若光照时间过长、强度过大,消耗饲料就会增加,生长、产蛋等性能反而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 (3)注意饮水质量 不少蛋鸡场使用的是浅表地下水,而且这些水的卫生指标远远不能符合饮用水标准,突出表现是矿物质含量和细菌总数超标;因此要使
5、用深层水或经过处理后的浅表地下水,并应定期对水源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4)防止饲料浪费 饲料浪费一般要占饲料总用量的5%~10%。因此,减少饲料浪费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的主要措施之一。养鸡生产中节省饲料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适时断喙,断喙能防止鸡的啄癖发生,尤其是能有效地减少饲料的浪费。第一次断喙在7~10日龄,第二次断喙应在12周龄前后,有资料表明经正确的断喙处理后,鸡群的耗料量降低3%。 及时淘汰,在生产中应经常观察鸡群,及时淘汰30周龄时仍未开产或虽开产但产蛋间隔较长的低产鸡,淘汰经常休产、体重过大或过小的及生长发育不良、病残、弱小、有严重恶癖、
6、就巢性强的鸡,可有效地节省饲料。 (5)加强通风 通风在鸡群的饲养管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风不良会造成单位空间内有害气体(如氨气)、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增大,使鸡群呼吸道病的发生率增加。下面举例上述因素是怎样引发呼吸道疾病的: 高浓度的氨气一气管纤毛损伤和破坏一气管内膜不完整一呼吸道病毒侵入一进一步破坏气管内膜一大肠肝菌、支原体侵入呼吸道一引发气囊炎一引发死亡、淘汰。 (6)控制体型 控制体型要抓好育雏关,培育优质健壮的雏鸡。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雏鸡的体重与产蛋期的各主要性能指标呈很强的正相关。育成期要重点抓体重控制,提高鸡群均匀度。将体重控制在饲养标
7、准规定的范围内,并将鸡群的均匀度提高到85%以上。在育雏、育成期,产蛋期要以提供稳定的生产环境和防止鸡体过肥为重点。 (7)强制换羽 蛋鸡饲养了400日龄后,如果市场鸡蛋价也较高,为节省培育新母鸡的时间和费用,可通过强制换羽延长蛋鸡的产蛋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8)防止应激 应激反应引起的主要危害有:鸡体发育不良,育成率及成活率下降;蛋重减轻,蛋内容物稀薄,软壳蛋增加,破蛋率增加;繁殖力下降。 消除应激危害最好的办法是查明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消除应激源。如果不能消除,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应激造成的危害,减少损失。 2 生物安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