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报道的滥觞——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1]的报道[2] (1942

典型报道的滥觞——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1]的报道[2] (1942

ID:22406309

大小:6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9

典型报道的滥觞——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1]的报道[2] (1942_第1页
典型报道的滥觞——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1]的报道[2] (1942_第2页
典型报道的滥觞——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1]的报道[2] (1942_第3页
典型报道的滥觞——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1]的报道[2] (1942_第4页
典型报道的滥觞——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1]的报道[2] (1942_第5页
资源描述:

《典型报道的滥觞——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1]的报道[2] (194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典型报道的滥觞——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1]的报道[2](1942关键词:典型报道吴满有解放日报[摘要]:延安《解放日报》对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报道,是中国共产党党报史上大规模、有系统的典型报道之滥觞。笔者通过分析1942年04月30日~1944年01月01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的报道,揭示出延安《解放日报》报道吴满有的缘由——在延安极其恶劣的形势下,延安《解放日报》通过报道吴满有,号召学习吴满有、使边区度过难关。本文还分析了延安《解放日报》对吴满有报道的特点,指出了其中的报道时机、报道技巧、语言风格等。本文还探讨了延安《解放日报》报道吴满有之弊病,比如报道失实等。  1944年,丁玲的会客

2、厅里除了悬挂毛泽东、朱德的油画像,还悬挂着一位农民的画像。什么样的农民这般荣耀?竟能让丁玲如此顶礼膜拜呢?这位农民便是吴满有。[4]  吴满有在当时的延安几乎是家喻户晓,这源于两年前(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对他的报道。目前许多学者认为,“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有关模范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报道被认为是中国首篇典型报道”,因为此前的报道均“没有有组织的各报联动,又没有上下统一的共同口径,更没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5]相比较而言,《解放日报》对吴满有的宣传则是党报史上首次大规模、有系统的典型报道,其意义不言而喻。  马克斯•韦伯区分了两种“理解”——“直接的观察性理解”和“

3、解释性理解”。《解放日报》为什么要宣传吴满有?——这属于“解释性理解”的范畴,而“只有参照一种更为广阔的知识构架,一种社会行动才能被适当地理解和解释”。[6]笔者没有“广阔的知识构架”,只能谈谈一孔之见。笔者认为,延安《解放日报》大规模地宣传吴满有,是当时延安的形势使然。  1941——1942年期间,延安发生了一些“迟缓和失误”[7]。毛泽东在回顾1940——1941年的历史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服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没有被盖”。[8]他接着说:“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9]毛泽东之所以如此痛恨

4、国民党的“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是因为这几乎切断了外援。1940年外援(包括海外华侨的捐款、国内民主人士和抗日团体的捐助,以及国民党给八路军的军饷)占边区财政收入的74.7%。而是年十月,国民党停发八路军军饷,同时实行禁邮,外援也大部断绝。[10]国民政府停发军饷,让八路军陷入困境。1940年11月30日,朱德、彭德怀发出通电,质问何应钦,“八路军经费特少,而今停发,不啻置我军于死地”。[11]  国民党在“经济封锁”的同时,也在军事上对边区实施包围。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亦称“新四军事变”)让国共双方的统一战线的“破裂已经成为事实”,“虽然国共双方都不承认统一战线已经破裂”。[1

5、2]其后,国民党陈兵四十万之众,进一步加强了对边区的包围。[13]  为了应付1940年和1941年两次与国民党的摩擦,中共陆续调回在抗日前线的军队,以保卫边区。于是边区的脱产人员激增:边区脱产人员1939年为4.9万人,1940年为6.1万人,1941年为7.3万人。[14]党政军脱产人员占总人口的5.4%,也即每二十个人中有一个是脱产人员,这远远超过中央规定的3%。与之同时,1941年的人均公粮负担竟为1937年的10多倍。[15]1941年的谷物税则超过1938年的20倍。[16]人民的负担大大加重,党内外反应强烈。  在国民党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同时,日本侵略者也开始对进行“扫荡”。1

6、940年8月,彭德怀领导了“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共的一次主要进攻战”——“百团大战”,让整个华北的铁路都不断被切断,碉堡群被粉碎。[17]“百团大战”引发了日军的军事报复,日军增加了驻军人数,实行“三光”政策。这对中共而言是一次“极大的灾难”,以后中共没有发动同样的攻击。[18]  如果说上述均为“人祸”,那么“天灾”更是让边区雪上加霜。费正清说1941年的延安“天时不利”。[19]以降雨为例,1941年,延安全年降水量为313.6毫米,降水日为49天[20],而陕甘宁盆地的每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50毫米[21]。也就是说,1941年的降水量比每年平均降水量少136.4毫米。恶劣天气造成农作物歉收,

7、政府只征收到了总量的10%的稅,而此时没收地主的粮食已耗尽。[22]1942——1943年间,华北各根据地普遍遭受旱灾和虫灾,让边区经济状况更为恶化。  穷则思变。1942年2月1日,延安正处在严寒的冬季,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作题为《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号召开展整风运动。两个月之后,春季已然来临,春耕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此时,改版后的延安《解放日报》报道吴满有,可以推动边区春耕,进而使边区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