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亮:初读李寒秋-第1

大月亮:初读李寒秋-第1

ID:22404088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大月亮:初读李寒秋-第1_第1页
大月亮:初读李寒秋-第1_第2页
大月亮:初读李寒秋-第1_第3页
大月亮:初读李寒秋-第1_第4页
大月亮:初读李寒秋-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月亮:初读李寒秋-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月亮:初读李寒秋

2、第1 网络时代的思想文化与传统媒介上学究式论文,有着迥然的不同。它笔调尖锐泼辣题旨又独特新颖,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近年来在网络上较活跃的学人很多,但不管你是有意无意浏览一些学术性的网站,你肯定会注意到李寒秋这个名字。他对网络的热情、执着于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勤奋写作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甚至钦佩。然而,在我读了他的大部分文章之后,对其所持的观点,却着实不能苟同。好在寒秋君非常的从容大度,乐于接受“严格”的批评,于是我就将自己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受、想法,和盘托出了。 李寒秋在自白中,说过一段这样的话:“我不认为我应该绝对地反对某种观念与现实,同时也不认为我应该绝对地赞成某种观念与现

3、实”。表明自己独立的思想立场和治学方法,这一点我也赞同甚至佩服。从近代社会以降,中国人特别喜欢也善于引来西方出产的所谓的“主义”。而操持这些“主义”的唯一性立场的人,自以为拥有着至高无上的话语霸权,常常有将非此“主义”的人不置于死地不罢休之势,造成了巨大的祸害与阴毒的险境。说实在话,就是今天的学人们极力鼓吹的自由主义、新左派,还包括自命的新民主义等动人的术语,我除了对自由、社会公正、平民具体词语的涵义感兴趣外,对他们的“主义”的诚挚性、可靠性也心存芥蒂。既然如此明言不依傍他人,李寒秋在进行“幸福的思想”的时候,用什么东西作为自己看待、解释事物、现象的标准或者说思想武器,从而获取所追逐的“智慧与

4、经验”呢?他又说:“我只愿意也只能够用人性、利害关系、权力结构与历史经验这四个范畴来衡量与考察一切。我认为只有这四个范畴才是不分信仰、种族与时代的一切人、一切文明与国家所共有的,并且是绝对不可能被消灭的”。说的多豪迈,那我们就透过李寒秋的这一独特而普遍的视角,考量他怎样研究问题吧。先看李寒秋的历史研究。谈到毛泽东他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对于毛泽东来说,他是要彻底改造旧中国,改写历史,改变人性。他对旧中国的统治阶级抱有不可调和的仇恨,重演了中国历史上那些造反者的传奇”。在李寒秋的眼里,毛主席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这是毫无疑义的。实质上,毛对救国的热忱以及投身革命的初衷,我们姑且不做怀疑,以免

5、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谁都清楚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好的理想、信念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俗语也说好心办坏事),更不一定能带来好的、能提供人民幸福生活的社会制度。而恰恰只有好的社会制度才能让普通民众,收获更多的福利、和平。建国以后,在中国出现那么多的惨剧,能说毛没有责任吗?当然在李寒秋的眼里,国家的颓废衰败,“就只有让那些神授魅力的伟大领袖”来收拾了,至于他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仇恨”,行动中草菅人命多少也无所谓,更不值得小题大做,因为死的都是无知愚昧无足轻重之徒。我们不禁要问,这时的思想者高扬的人性基点哪去了?!噢,你的人性原来只是高高在上的“领袖”的人性,他才是“人”的价值判断的圭臬。对伟大领

6、袖的无限崇拜,遮蔽甚至完全蒙住了写学理的眼睛。于是乎,曾经发生的一切失误和罪责,全在手下的那些自作自受的人身上。而批评这些人,是可以无所顾忌的,也不会影响领袖的形象。就如同我们历朝历代批评奸贼贰臣那样,皇上总是清明的。李寒秋对凶狠的“文化大革命”的评判颇有意味。在自谦的“乱评”文章中,他极力表明他对张志新、遇罗克等受难者的理解与同情,甚至在某些观点上还不乏完全赞同。但他在追究责任的时候,又炮制了所谓的“血统论”与“出身论”的尖锐对立,极力追究“无名”的老红卫兵的不可饶恕的罪责和惨无人道的手段,而对制造红卫兵这一庞大、特殊群体的背后主人,却不经意间地一笔勾销。从而,文化大革命这样在中国历史上也数

7、得着的重大事件,也在李寒秋的笔下仅仅成为目的崇高策略失误的正义行动,或者是一次走样了的人性复苏的表征。除此之外,历史的罪责还落到谁的头上呢?当然是刘少奇和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等。在《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文里,刘少奇成了叛贼、成了崇苏媚外的典型,成了罪不可恕的逆子贰臣。从而最终导致毛泽东对刘少奇的行政“处决”,也变成理所当然、顺理成章。李寒秋怎么就没想到,当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下乡蹲点,后倡导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三自一包”,纠正极左错误,对民众所带来的切实的利益和好处。当我开始读到文章中,对共产主义的景仰之词和对毛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激愤之情,还以为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坦诚的信仰呢,原来只是宗法式后

8、裔个人崇拜的“情绪化”的直观流露。因为在《从斯大林看革命与独裁》中,开篇说过一段中肯的话,“极端的行为一旦被采用,将形成行动惯性、行为模式与历史惯例;巨大的权力一旦被渴望复仇的人们所铸就,将吞噬无数的生命,连革命者也未能逃脱劫难”。是的,当一种信仰一旦被作为神圣的革命的信念,并付诸实践,将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从古代至现代,历代农民起义的目的都不过是为了打倒富人,均分有钱人的财产,为别人比“我”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