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

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

ID:22396388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_第1页
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_第2页
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_第3页
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_第4页
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一、建筑节能在北方地区是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在我国,工业能耗、建筑能耗、交通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十一五以来的节能减排工作部署,都明确要把工业、建筑、交通作为节能重点领域,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我国建筑能耗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8%。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28.5亿平方米,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16.1%;这也意味着既有建筑中近84%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建成后的运行过程中,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先进国家高

2、出2-3倍。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建筑节能对北方冬冷夏热地区的节能减排尤其重要。据测算,建筑运行用能在我国能源总消耗量中所占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2003年的27.2%,而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这个比例将逐步提高到35%-40%。如果把建筑建造过程能耗计算在内,建筑能耗将占社会能耗的46.7%。从排放方面看,每建造1平方米房屋要释放1.8吨二氧化碳。在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碳排放占到了50%以上,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交通和工业等领域。到2020

3、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建筑快速增长的同时,建筑用能也持续增长,所以建筑无疑已经超越工业、交通成为用能大户和主要增长点,建筑节能也就成为提高全社会能源使用效率的首要方面。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120.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9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据测算,我省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改造的212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在20年使用期内,可节能46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440万吨、二氧化硫93万吨,节能减排效果十分突出。十二五改造7900万平米,将实现年节能85万吨标准煤的

4、能力。事实也充分证明,建筑节能空间巨大,方法可行,效果确切。按照建筑建成与否,建筑节能的增量工作可以分为新建节能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两大方面。对于新建建筑,建设部计划到2010年底,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北京市已经于2011年起,率先执行新建建筑节能75%的标准。对于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计划从十一五开始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完成节能改造。如果这些目标能够实现,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比2005年下降50%,即使按照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28%的比例计算,保守估计也将拉动

5、社会总能耗下降14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我国做出的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指标的实现。二、建筑节能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能够扩大即期消费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持续发展,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持续发展,随着欧债危机蔓延,甚至有可能逐渐加大。扩大国内消费、保增长、保稳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建筑节能的经济性已经为很多分析和实践证明,它意味着,节能建筑或者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其全寿命周期总费用将会比非节能建筑下降。在保增长的当下,建筑节能似乎与扩大内需存在着矛盾。实际上,建筑节能的经济性体现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而在全

6、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其成本、能耗并不都是下降的。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应当包括建筑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和安装,建筑系统的建造、运行、维护以及最后的拆除等全过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节能建筑都会增加建筑成本,只是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成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能源消耗减少的方式得到回收,而新建节能建筑相比非节能建筑建造成本的增加部分,也同样能够在未来不长时间内的使用中,因运行能耗的降低而得到补偿。也就是说,建筑节能工作不仅能降低建筑的终生成本,而且会扩大即期消费。据测算,新建建筑安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每套大约1800元,增加

7、建设成本每平方米200元;对非节能建筑进行供热管X和维护结构改造,并加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每平方米约需200元。十二五期间我省仅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就需直接投资150多亿元,加上与节能改造相关的旧住宅区整治、公共建筑修缮费用以及相关产业的配套联动,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通过扩大即期消费,直接拉动仪器仪表、新型保温建材、节能门窗、新能源、专项工程施工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建筑科技开发等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三、建筑节能提升居住舒适度、改善民生你可能会感兴趣:关于加强再生建筑资源科学应用的建议科力远GE建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节能国家级示范

8、基地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盾安节能获“2012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最具成长企业”“十二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2012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在京召开免费(.mFFanwEN.):环保论文收集或原创建筑节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