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方周末》看新时期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

从《南方周末》看新时期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

ID:2239391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从《南方周末》看新时期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_第1页
从《南方周末》看新时期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_第2页
从《南方周末》看新时期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_第3页
从《南方周末》看新时期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_第4页
从《南方周末》看新时期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南方周末》看新时期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南方周末》看新时期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摘要:2008年初的雪灾报道数量多,投入大,引人关注。本文就以《南方周末》为例,探讨在新时期,大众的信息需求、信息取舍和期待值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怎样实现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南方周末;灾害报道;有效传播。    2008年初,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覆盖了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引起强烈的关注。这次雪灾是50年不遇,灾害影响大,雪灾报道数量多,投入也大,基本上满足了大众的信息需求,但也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假、大、空,宣传味过浓等问题还大量存在。《南方周末》以深度报道为理念,对雪灾的报道客观、精当、全面,颇受好

2、评。本文就以《南方周末》为例,探讨在新时期,大众的信息需求、信息取舍和期待值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怎样实现灾害报道的有效传播。    一、以真情提升公信力    灾害报道要关注灾害中人和事,但是怎样关注?要用真情。在这场雪灾的报道中,有些媒体的报道大而空,依然是冷冰冰的叙述和一些空洞的数据。更有甚者,某报记者看到数百名民工在寒风中等候买票,竟然写道:"每年春运期间,各火车站售票处前总是人山人海,排起的一条条长龙是节前、节后苏城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把"数百名民工在寒风中等候买票"当作"别样的风景"看,这是什么心态?媒体无意识流露出的这种冷漠心态又暴露了什

3、么?受众在接收这些信息的同时自然会产生反感、不信任感,使媒介公信力受到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情为民所系",温家宝总理也说"要对群众有感情",这些话值得媒体工深思,尤其是在灾害报道中。  "感人心者莫乎情。""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塑造和提升媒体公信力,首先要在情感上打动受众,拉近距离。媒体对人民群众有血肉相连般的感情,才能做好报道,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充分传递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树立媒介公信力。  1月31日,《南方周末》在头版和其它重要版面报道的《拯救"京广大动脉"》、《记者直击湖南冰雪五日》、《暴风雪中,一个农民工老板对抗"春运帝国"》、《回

4、家:攀越雪山》、《14日13夜,一车蔬菜的旅途》等多篇稿件,不矫情,不造作,不虚张,把笔端深入到灾害事件之中,仔细地描摹事实,把人和事结合起来,真实展示人在事中的感受,灾难对人类的摧残,强烈而直接地表现了受灾群众的痛苦、悲剧处境、毁灭感和与死亡斗争的顽强勇气,公安、武警战士等救灾人员的艰辛和奉献精神,以及政府要员的忙碌、焦虑、急躁甚至争执。以此使读者身临其境,跟着报道对象同呼吸、共患难,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让受众信服,提升公信力。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南方周末》那曾让无数人诵咏不已的话语:"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

5、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    二、以客观彰显导向性    灾害报道要体现正确的导向意识,这毫无疑问,但是有些报道总是站在政治的角度,摆出一副宣传者的姿态,报道中过多的充斥着灾民的感谢之辞,或仅注重宏观上的内容,重复着大段歌功颂德的文字,把政府角色作为了报道中心,受灾群众只不过是他们的政治行为对象,成为他们进行政治活动的说辞,结果"把一场灾害化为例行公事一般的政府公文式的陈述,不仅可能会疏远公众与新闻事件的距离,还可能会引起公众对新闻媒体乃至对政府的反感。"①  1月30日的新闻联播节目中,一位湖南电视台的女记者坐在一架盘旋在京珠高速

6、公路上方的直升飞机上报道交通情况,她激情洋溢的说:"从我们高空观察的情况来看,地面人员的情绪还是相当的乐观,因为在我们经过的时候,不少人挥手向我们致意……而且身体状况非常的良好……我们不停的发现有人拎着白色的绿色的热水瓶在中间穿行,有人拎着烤火炉在中间穿行,还有人拎着大概是红薯、烧饼之类的东西在中间穿行,看得出来目前他们喝水、吃饭还是没有问题的。"在几百米的上空能够看出人"相当的乐观","身体状况非常的良好","拎着大概是红薯、烧饼之类的东西"?这些一厢情愿、过度主观臆断化的语句和模糊的用词过于政治化,严重违背了新闻客观性这一基本原则。  新闻报道贵在

7、客观真实,要懂得"藏舌头的艺术",新闻里面不应有诱导和明显的倾向性。其实,在灾害报道中的政治导向性过于直露,过多地突出政治色彩,效果并不见得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可是真正的新闻报道中却又总是有人频频犯这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就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客观报道不仅是一种新闻报道手段,更是一种新闻报道的职业理念和思维方式。记者和媒体的思维惯性造成新闻偏见十分普遍,从而影响了客观报道。"②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有一部分人总是认为不把一些赞扬的话说出来,不主观上带点政治色彩,媒体的导向性就不明显了,就表现不出来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看看2月7日《南方周末》头版头

8、条《非常广州站》"闯关"中的一个片断吧!"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奇怪而悲壮的一种对抗,双方都没有把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