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犯罪思考

仇恨犯罪思考

ID:22390300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仇恨犯罪思考_第1页
仇恨犯罪思考_第2页
仇恨犯罪思考_第3页
仇恨犯罪思考_第4页
仇恨犯罪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仇恨犯罪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仇恨犯罪之思考摘要: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的“HateCrime”,还是我国古代的“复仇文化”,作为犯罪的一大重要类型,“仇恨犯罪”具有犯罪的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大背景下,各类犯罪的犯罪率不断上升,但我们可以看到是仇恨犯罪人有着类似的犯罪情结,受害者的遇害也不是偶然。因此,将其产生的原因、抗制措施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便可窥见仇恨犯罪预防与矫治的任重道远。关键词:仇恨犯罪,犯罪人,受害者,抗制措施一、仇恨犯罪解释“仇恨犯罪”是指由于行为人自身的原因,以及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对他人、国家机关、特定群体或社会的仇恨而引发的犯罪。在犯罪种类上,仇恨犯罪皆为故

2、意犯罪,且多表现为暴力犯罪。实际生活中,因仇恨心理引发的犯罪每天都在发生。与其他犯罪动机相比,仇恨心理一旦形成,容易形成一个怪圈,被不断地无限放大,很难消除,行为人很难从这个怪圈中走出来,其犯罪的实施常常表现山目标坚定、破坏力强、杀伤力大的特点,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很容易从个体的、局部的仇恨犯罪扩展至大面积、大范围的群体性事件。因此,这种心理动机比贪财、贪色、寻求刺激等动机更加具有危险性。我国的“仇恨犯罪”概念与报复性犯罪、恐怖犯罪、群体性暴力事件(社会敌意事件)等也有一定差异。“报复性犯罪”是指有不平遭遇在先,这种不平遭遇可能是他人的犯罪行为、违法行为,也可能是他人的合法行为却被行为

3、人曲解,导致行为人感觉遭受屈辱,心理一种失衡实施犯罪,进行“报复”。有些仇恨犯罪确实具备起因上某种程度的可同情性,行为人从被害人转变成为犯罪人,其仇恨犯罪行为具有“私力救济”的性质[1]。但是,并非所有的仇恨犯罪都是为了报复,有些仇恨是出于嫉妒,有些是出于歧视、偏见,还有些仇恨甚至是没来由的,通俗地说就是对他人“看不惯”、“看不顺眼”,并非都是由于事先遭受了不公平对待而引起。因此,仇恨犯罪不完全等同于报复性犯罪,在逻辑关系上,仇恨犯罪是元概念(种概念),报复性犯罪是属概念。恐怖犯罪一般也带有某种或几种仇恨的动机,然而仇恨犯罪不只限于恐怖犯罪,它还包括许多普通的暴力犯罪,而恐怖犯罪具有一

4、般的仇恨犯罪所不具备的社会性、政治性0的,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社会性、政治性目的而实施,其“仇恨”动机的特征并非都很明显。二、当前仇恨犯罪频发的原因(一)犯罪者方而仇恨犯罪人在确证自己所信奉的文化观念后采収非法手段,实现自己创造的象征性价值,野蛮的宣泄歧视情绪的亚文化能够在潜在的犯罪人群屮得到认同,这是仇恨犯罪形成的重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具体如下:1.历史形成的差异因素在引发仇恨犯罪的原因中,有些是历史形成、长期存在的问题,靠后天很难改变的不公平竞争,例如城乡差异、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机会与质量、就业机会、医疗条件与水平、文化发展等多方面的差距

5、。这些因素,连同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之间的历史差异[2],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人的心理失衡,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得到圆满解决。加之这种差异性被一些人和组织所利用、所夸大,使得部分“失意者”在遇到一些具体W题时,容易将对现实的不满、仇恨诉诸极端的犯罪行为,报复社会和他人。2.个体原因即便上帝说不可杀人,它也总能力自己找到正当的理由去践踏上帝的规条和人类的生命0从客观上讲,由于社会转型期的制度规范不尽合理或者执行不力,或者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遭受不公平待遇者产生失落、不满乃至怨恨心理。但是,不同的人对压力、不公平待遇的承受力不同,面对不平遭遇,有些人会有所顾忌

6、,三思而后行,有些人则心胸狭隘、冲动易怒、比一般人更容易形成仇恨心理,自控力差,进而铤而走险,酿成悲剧。这个因素也可以说是性格、人格的问题。例如马加爵杀室友案件。然而也有些人本来并无明确的不满对象、不满事由,也未遭受他人的欺凌压迫,只是由于与外界交往不多,比较孤独,通过对他人实施攻击性的犯罪,获収所谓的成就感、英雄感,或者通过参与集体性、群体性的暴力事件,似乎找到了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发现了自我的存在价值,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类人实施的犯罪是十分盲目的,所谓“仇恨”的动机也是非常模糊的,如果说有仇恨,那也是对自己的被疏离感、被抛弃感的-•种仇恨。3.被害者转化为犯罪人有一部分仇恨犯罪是

7、刑事被害人转化成犯罪人的情形,是由于刑事案件处理效果不佳或者被害人性格倔强甚至偏执导致冤冤相报,酿成新的悲剧,例如韩浪泼硫酸故意伤害案、杨佳袭警案以及时常发生的受虐妻子杀夫案等。这其中有些是由于刑事案件处理效果不佳导致冤冤报,酿成新的悲剧。这部分犯罪也被称为“私力救济”性质的犯罪。4.社会矛盾导致的犯罪人仇恨心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各种利益被重新整合、洗牌,不同部门、集団、个人的利益格局变动较大,贫富分化加剧,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