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循环经济大旗 促经济持续发展

举循环经济大旗 促经济持续发展

ID:22380216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举循环经济大旗 促经济持续发展_第1页
举循环经济大旗 促经济持续发展_第2页
举循环经济大旗 促经济持续发展_第3页
举循环经济大旗 促经济持续发展_第4页
举循环经济大旗 促经济持续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举循环经济大旗 促经济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举循环经济大旗促经济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是1998年从德国引入我国的,之后得到国内各界广泛的关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004年从国家层面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8年我国首个有关循环经济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面世。从概念的引进到《促进法》的颁布,这个过程经历了10年。10年间充分的酝酿,广泛的求证,认真的探讨,使该法的出台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该法从今年年1月1

2、日开始实施,自然应该得到大力的宣传与贯彻。目前与循环经济相提并论的还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静脉经济等很多内涵相近的表述。它们之间相互包容,但并无一种完全的递进关系。低碳经济注重过程,是手段,是阶段,实质是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与发展“碳汇建设”,这是达到生态、绿色的必由之路。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倡经济的发展要与有限的自然承载能力相适应。静脉经济更着眼于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循环经济提纲挈领,倡导发展经济要依靠生态资源的循环来实现,倡导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本质上是遵从自然规律的。循环经济最初提出的“3R”原则(reduce、reus

3、e、recycle)基本涵盖了其他表述方式的内涵,目的雷同,表述清晰完整。以后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解释又有“4R”(rethink)、“5R”(repair)之说(对4R、5R或有不同的解释),不过那只是对“3R”的一种补充或延伸,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没有大的改变。循环经济的思想可以说萌芽于生态经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RachelCarson著)描述了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危险,首次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了生态学研究。几年后《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KenhBoulding著)正式提出“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及“太空船经济理论”,第一次把生态经济理念系统输入到社会发展的各

4、个领域。198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会议将生态经济作为第一主题写进《环境状况报告》。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DavidPearce)在《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中首先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在“SpaceshipEarth(地球飞船)”和“SpacemanEconomy(空间人经济)”的启发下,他又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1990)中率先提出了“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的概念。其后,类似的提法也先后出现于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的“循环社会(Recycling-BasedSociety)”和美国的“

5、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Ecology)”。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污染的恐惧,对传统资源短缺的担忧,对摆脱经济发展困境的强烈愿望与需求。在80年代中期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先后制定了促进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法规,如加利福尼亚州于1989年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1984年美国修订了1976年通过的《资源保护和回收法》,1990年制定了《污染预防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人类对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人类也在不断约束自己,积极实践,寻求突破。1996年德国在《物质循环与废物管理法》中明确

6、表述了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三原则(3R),把整个经济系统当作生态系统的特殊形式,使之不但能与生物圈兼容还能持续发展下去。相比之下低碳经济的概念提出的较晚。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要用低碳基能源、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发展模式。由于2007年联合国讨论制订2012年开始的后京都行动方案,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在世界上的传播。面对2008年的经济危机,又是联合国提出了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凸显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暖双重挑战的重要性。今年我国有关低碳经济和

7、绿色经济的国际会议比较多,如6月“天津•全球绿色经济峰会”、9月“中美低碳经济会议”,层面都很高,宣传也到位。相比之下,循环经济则显得逊色,宣传力度要差了许多。新的概念层出不穷,每个新概念又可衍生出许多词汇,如低碳经济衍生的碳足迹、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提法,若代之以绿色、生态,便又可衍生出另外一批新概念。每一个新词汇都有一些新意,从中能领悟到一些道理,学到一些新知识。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宣传贯彻《促进法》。从学术上讲,社会需要百花齐放,学术需要百家争鸣,这对探讨可持续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