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nas和san的存储网络设计研究

融合nas和san的存储网络设计研究

ID:22376914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融合nas和san的存储网络设计研究_第1页
融合nas和san的存储网络设计研究_第2页
融合nas和san的存储网络设计研究_第3页
融合nas和san的存储网络设计研究_第4页
融合nas和san的存储网络设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融合nas和san的存储网络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融合NAS和SAN的存储网络设计研究  摘要  NAS和SAN作?橹髁魍?络存储系统,二者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文提出了新型存储网络系统,其在IP协议下融入的NAS和SAN,充分发挥了二者优点,大幅度增强了系统的开放性、扩展性、经济性及兼容性。  【关键词】NASSAN存储网络设计研究  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利用处理技术迅速普及,在其广泛应用情况下,通过传输技术,推动了网络的发展。在信息化与数字化环境下,关于存储技术的研究愈加深入,当前,网络存储系统形式有两种,分别为NAS与SAN,但二者均未能满足IT技术持续发展的需求,其缺点日渐凸显,在此情况下,急需开发新

2、的存储网络,本文介绍了NAS与SAN的概况,重点阐述了USN系统,旨在促进其发展。  1NAS和SAN的概况  根据SNIA可知,NAS即附网存储,SAN即存储区域网,前者是指直接利用网络,提供文件级服务;后者是指借助互联网协议,实现了服务器与存储系统间数据的直接传送。NAS属于存储设备,其通过实时操作系统,有效集成了软硬件,保证了文件服务的共享性、开放性与扩展性;SAN是凭借专用网络实现的,通常为光纤通道协议,其中的存储网和LAN相互独立,从而提高了其性能,更为便捷地迁移或备份数据,当前,其在企业存储方面的应用较为普遍。  但二者存在的不足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数字化、海量式信息发展环境下,

3、其难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以NAS为例,具体缺点如下:传输速度慢,其仅提供文件级服务,未能提供块级服务;性能较低,数据备份时需要占用一定的网络宽带,降低了I/O性能;管理不足,其管理对象过于单一,面对多个NAS时,未能实现集中管理;以SAN为例,其缺点为:互操作性差,源于不同厂家的设备难以融合,增加了操作难度;成本偏高,通过调查可知,仅有大型企业拥有SAN,其常因主要为其构建成本偏高,同时,对管理与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聘请专门人员或者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从而增加了企业发展压力;共享性低,SAN的共享仅为存储空间内,如果为异构环境,则难以实现共享。  为了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4、弥补其不足,通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多种新型的网络存储技术,常见的有基于IP的SAN技术与对象存储技术等,但各技术仍存在不足,制约着其普及与推广,在此情况下,本文融合了NAS与SAN,提出了USN,彰显了二者优势,规避了其不足。  2USN的概况  2.1总体结构  USN真正统一了NAS、SAN,存在两种设备、两种协议。它的硬件结构包括NAS、SAN与iSCSI设备及各类服务器,用户可利用文件I/O方式对NAS、SAN设备进行访问,也可借助块I/O方式对SAN与iSCSI设备进行访问。它为用户提供了双通道,分别为服务器通道与附网高速通道,前者可完成元数据与小数据,后者则满足了大数据的需求,在

5、此基础上,保证了系统速度,减少了服务器瓶颈问题。它借助IP对既有存储系统实现了有效的兼容,也保证了添加、删除存储设备的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及有效性。  USN的软件结构主要为全局多协议文件系统(GMPFS)与自主存储代理文件系统(ASA),前者支持不同协议用户的访问,扩展了系统的原数据,借助启发式方法,有效收集的用户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了便捷、统一、合理的存储访问接口及方案;后者可自动发现存储系统中不同的存数设备及资源,并可对其展开统一管理与优化,再结合应用需求,选取适合的存储设备,此时的设备性能及等级等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实现了存储资源的优化配置,改进了系统

6、性能。  2.2系统设计  USN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多种技术,其中较为核心与关键的为GMPFS、ASA与iSCSI系统的设计,三者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2.2.1GMPFS  它的优点为灵活与高效,可支持不同协议用户访问,其不仅提供了文件存取方法与文件目录结构,还提供了相应的存储模式,其包括元数据结构、操作接口、功能函数集、优化方法、数据结构等。以文件卷为例,其存储模式构成应有操作函数与文件目录结构;以分区卷为例,其存储模式应适应特定分区类型需求。GMPFS涉及的接口有协议转换、启发式数据管理、扩展操作、本地文件系统及ASA远程存储接口等,同时还包括逻辑界面、数据组

7、织、设备驱动程序及通讯模块等。  2.2.2ASA  它的一端为海量存储系统,其常见的存储系统由DAS、SAN与NAS等,它可对存储设备、资源等进行自主发现、管理、优化与运用,其结合不同应用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存储设备,从而提高了其可用性与可靠性,同时也保证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它的另一端为应用程序,其扩展了存储系统中的元数据,通过启发式方法,了解了用户应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其提供的存储访问接口、存储方案等均具有了明显的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