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71356
大小:9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模拟试卷一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拟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个空1分,总计19分)。[1]弹性模量:弹性变形阶段的斜率,表征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2]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3]布氏硬度:采用金刚石球或淬火钢球压入待测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载荷。测量过程需要满足几何相似性。[4]弹性变形:可弯曲恢复的应变。[5]位错滑移:位错沿着滑移系运动。[6]塑性变形:不可逆的应变。[7]强化:提高位错运动阻力,提高金属屈服强度。[8]细晶强化:晶粒尺寸减小导致屈服强度提高的现象。[9]韧性断裂:断裂前产生明显宏观塑
2、性变形的断裂方式。[10]脆性断裂:断裂前不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方式。[11]应力集中:局部的应力升高现象。[12]平面应力:只有二向主应力的应力状态,容易导致塑性变形。[13]I型裂纹:裂纹面与应力方向垂直的裂纹。[14]疲劳极限:光滑试样不发生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15]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含裂纹试样疲劳裂纹不扩展的最大应力场强度因子幅。[16]摩擦: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间的相互阻碍作用现象。[17]磨损:机器运转过程中,相对运动的摩擦表面的物质逐渐损耗,使零件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以及表面质量发生变化
3、的现象。[18]滑动摩擦:物体表面间的运动形式是相对滑动。[19]滚动摩擦:物体表面间的运动形式是相对滚动。二、填空题(每题1分,总计4分)。[1]金属的强度指标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比例极限,塑性指标包括延伸率,断面收缩率。[2]采用5倍试样测试金属的极限延伸率,比用10倍试样测试的数值大。[3]测试布氏硬度前需要确定的测量参数包括载荷,压头尺寸,保压时间,P/D2。[4]单晶体的弹性模量具有各向异性,原因是不同晶向上原子间结合能不同,且面间距不同。二、简答题(每题4分,总计56分)。[1]金属中第二相有
4、哪些种类?解答:1)弥散分布和大块聚集2)不可变形和可变形不可变形的第二相,位错只能绕过它运动。“硬相”可变形的第二相,位错可以切过。“软相”[2]金属断裂有哪些基本类型?解答:1、根据断裂前塑性变形大小分类:脆性断裂;韧性断裂2、根据断裂面的取向分类:正断;切断3、根据裂纹扩展的途径分类:穿晶断裂;沿晶断裂4、根据断裂机理分类:解理断裂,微孔聚集型断裂;纯剪切断裂[1]解理断裂河流花样形成过程是什么?解答:•解理裂纹形成后,在晶粒A内部扩展只需要克服表面张力,而表面张力数值较小,因此可以迅速扩展,达到晶界;
5、•晶粒B的晶体取向与A不同,因此解理裂纹遇到晶界后停止扩展,外加应力进一步增大,克服晶界阻力,裂纹才能穿越晶界。穿越晶界过程满足以下条件:B晶粒内仍沿着解理面(001)扩展;转折的角度尽量小•穿越晶界后,上述不同高度的(001)面上有许多裂纹,当这些面上的裂纹相遇时,中间夹着一层金属,这层金属受到很大的应力作用,可以通过二次解理或者切离方式断裂,从而造成裂纹汇合,从支流变成干流,形成河流花样[2]试分析厚板缺口试样单向拉伸时缺口处的应力分布特点(拉伸方向垂直于缺口面)解答:分析厚板沿厚度方向的对称面,属于平面
6、应变状态,y方向(拉应力方向)的应力子啊缺口处最大,向中心逐渐减小,且稳定值小于其他面上的拉应力值。由于缺口处的横向收缩产生了x方向的应力。由于缺口顶端可沿x方向自由移动,故在此处x方向应力为零,随着离缺口距离的增加,x方向应力增加并产生一个峰值,在试样中心为0。由于平面应变状态z方向应变为0,可得z方向应力σz=υ(σx+σy),并在缺口附近产生一个峰值。[3]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Ic)的意义和测量方法解答:表征金属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采用三点弯曲或紧凑拉伸试样,保证样品应力状态主要处于平面应变状态,测量样
7、品断裂对应的载荷,由裂纹长度和样品尺寸计算得到。计算结果需要进行验证。[4]有一材料E=2×1011N/m2,γs=8J/m2,计算在7×107N/m2的应力作用下,该材料中能扩展的裂纹最小长度。解答:0.4mm[5]典型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是什么?如何从这些特征判断疲劳源和裂纹萌生方向?解答:1、疲劳源裂纹的萌生地;裂纹处在亚稳扩展过程中。由于应力交变,断面摩擦而光亮。随应力状态及其大小的不同,可有一个或几个疲劳源。2、疲劳区(贝纹区)断面比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循环应力低,材料韧性好,疲劳区大,贝纹线细、
8、明显。有时在疲劳区的后部,还可看到沿扩展方向的疲劳台阶(高应力作用)。3、瞬断区一般在疲劳源的对侧。脆性材料为结晶状断口;韧性材料有放射状纹理;边缘为剪切唇。疲劳源区的断面一般因摩擦而光亮,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判断疲劳源区。当疲劳断口可以观察到疲劳条纹时,可以根据疲劳条纹间距大小判断疲劳裂纹扩展方向,疲劳条纹间距增大的方向为疲劳裂纹扩展方向。[1]什么是包申格效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解答:反向加载引起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