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70661
大小:29.5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哈尔滨师范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 年 论 文题目探究抗战前夕中国青年的思想倾向学生张辰飞指导教师刘丽丽年级2007级专业历史学系别历史系学院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月论 文 提 要抗日民族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伟大胜利,战前青年的思想决定了抗日战争的走向,然而抗战前夕中国青年除少数悲观态度,一些人为攘外必先安内的人外,绝大多数的青年都抱着坚决抗日赶走侵略者的决心。探究抗战前夕中国青年的思想倾向张辰飞摘要:抗日民族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伟大胜利,战前青年的思想决定了抗日战争的走向,然而抗战前夕中国青年除少数悲观态度,一些人为攘外必先安内的人外,绝大多数的青年都抱着
2、坚决抗日赶走侵略者的决心。关键词:抗战前夕中国青年思想倾向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青年的教育早在1934年,张申府在主编《世界思潮》时,就重提“五四”精神,发出了新启蒙的呼吁。1936年秋,刘少奇改组中共中央北方局时,也从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着眼,任命陈伯达为宣传部长,有意识地着手新启蒙运动的酝酿。1936年9月10日,《读书生活》第4卷第9期刊登了陈伯达的《哲学的国防动员——新哲学者的自我批判和关于新启蒙运动的建议》一文,正式把新启蒙运动提上日程。此后,陈伯达、张申府、何干之等中共文化人接连发文,回顾启蒙运动的历程,申述新启蒙运动的意义,并对如何发动这场新启蒙运动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然
3、而,新启蒙运动的倡仪并未能在当时的知识界赢得广泛认同。思想界虽渴望新思潮的诞生,但对动荡不安的国内国际时局如雾里看花,疑虑重重,因而对新名词的出现大都持比较审慎的态度,对“新启蒙”这个别出心裁的名词的含义及提出这一新名词的必要性等有的提出疑问,有的表示不敢苟同。“‘新启蒙运动’、‘爱国主义’……我们暂时都可以不管它,我们所要认明的只是它的特点,它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处。”《柳湜文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17页知识界的左派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思想状态也就可想而知。1937年5月,值“五四”运动18周年之际,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承仕会同张申府、程希孟、黄松龄等人,在“星期天文学会”的基础
4、上,发起成立了新启蒙学会,并以之作为新启蒙运动的领导中枢。新启蒙学会以“继承五四,超越五四”相号召,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使新启蒙运动很快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但与此同时,新启蒙运动也引起了文化界右翼人士的恐慌和反对。杨立奎、陶希圣等人接连发文向新启蒙者发难,大骂“北平文化教育界败类黄松龄等组织启蒙学会,反对礼教,诋毁忠孝节义、五伦八德为陈腐毒素,盅惑青年,自行绝灭,狂悖荒谬,亘古天伦”《华北日报》1937年5月25日,并通电全国,“声讨”新启蒙学会的九位教授。面对右翼的进攻,新启蒙者不是开展针锋相对的辩论,而只是联名刊登了一则启事,低调阐释成立新启蒙学会的主旨,不过是为了阐扬文化、检讨和
5、推进新启蒙运动,“本一学术研究机关,自成立至现在,尚未发表片纸只字”《吴承仕文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53页参考文献。本来是阐释新启蒙运动主旨、扩大新启蒙运动声势的好机会,但新启蒙者却不幸地与之擦肩而过,诚为可惜。然而新启蒙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在抗战前给广大青年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让华北的青年都知道了只有让文化继续传播才能让中国人民觉醒。新启蒙运动关于新文化建设的理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华北一带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充满了信心。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新浪潮。二、国民党对国统区青年的思想教育一、统一思想,进行抗战建国
6、抗战全面爆发后,因为应对抗战,国民党由一个执政党转为抗战建国的党,多数国民党人对此难以适应。国民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要求各级政治机构在抗战时期加以改善,使之“简单化、合理化,并提高行政效率”,就战时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运动、教育等方面调整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与方针,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旨在建立战时体制,动员民众抗战,然而如何在实践中将这些政策在基层具体推行下去,却又是一个问题。抗战时期,张治中作为湖南省主席曾经进行过一番视察,结果发现湖南省内“缓滞,腐败,不负责任,嫉视革新,成为政治的本色”。蒋介石也承认现在的党政人员则有“好高骛远,空疏迂阔的积习”,“危难苟安,因循敷衍
7、,以及假公济私阳奉阴违,支离散漫,甚至藏垢纳污等积弊”。 为此蒋介石举办党政训练班,要求党政人员认真检讨自身的缺点,“将我们不合现在时代的一切生活习惯,思想学问行动与知识学问,完完全全改变过来,彻里彻外的革新起来,从头做起,从根本救起来”。蒋介石批评国民党人员作为三民主义的信徒却没有实行三民主义,所以“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受训人员成为实现三民主义之信徒,欲彻底奉行命令之战士;得到主持一般机关之常识与领导办事之要领,以完成抗战建国复兴民族之使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