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67002
大小:6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8
《《语丛四》札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丛四》札记【提要】本文主要对郭店简《语丛四》中过去颇有误解或未作解释的几个词句,包括“彼邦毋藏”、“车盖之蔽晦”、“必尽其故”、“山无覆则阤”、“听询而答”等,提出了一点新的看法。【关键词】郭店竹书《语丛四》考释毋藏蔽晦故覆询《语丛四》是郭店竹书中的一篇,共27枚简。如果把19号简可以拟补的3个缺文包括在内,又不算27号简的1个衍文,〔1〕全文正好400字。其内容涉及“慎言”、“说之道”和“智谋”等,学者多认为是权谋纵横家之言。〔2〕篇题方面,李零先生将5至7号简置于1号简之前作为篇首,并依据5号简“凡说之道”改篇题为《说之道》。〔3〕林素清女士“
2、总结全篇主旨以定篇题”,也摘取“凡说之道”一语,“暂拟为《说之道》”。〔4〕但是其新拟篇题《说之道》实际上并不能全面地“总结全篇主旨”,而将5至7号简调整至篇首似乎也没有十分充分的理由,所以篇题的重新拟定和简序的最终调整也许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谨慎的考虑。在文字通读方面,由于整理者和裘先生的努力,不少问题已得到解决;李零、刘钊、林素清等先生的有关文章也有很多好的见解。〔5〕当然,有争议和可疑之处也仍有不少。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些字词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彼邦毋藏,流泽而行第5至7号简说:凡说之道,急者为首。既得其急,言必有及之。及之而不可,必文以讹,毋令知
3、我。彼邦毋藏,流泽而行。最后一句异说比较多,我们打算对它进行重点解说。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先对前面的字句作一些必要的交待。“说”字原文从“兑”从“攴”,“急”字原文作“级”,读作“说”和“急”都是裘先生的意见。“凡说之道”与《韩非子·说难》“凡说之难”、《淮南子·说林训》“凡用人之道”相近。〔6〕简文“急者为首”,按照林素清女士的理解,“是说游说者必须掌握对方最迫切的需要与最紧急的困难,理解对方内心深处的想法。”〔7〕“得”字原文从“贝”省、从“又”,“其”字原文作“丌”。简文“既得其急,言必有及之”,大意是说,已经了解对方所著急的事情,那么在游说
4、时就一定说到。“不可”即不许可、不接纳,也就是游说不成功。《韩非子·说难》云:“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8〕句中“说不行”和简文“及之而不可”意思相近。“文”字原文从“鹿”头、从“且”、从“又”,形体诡异,李天虹女士已正确释作“文”,是“文饰”的意思。〔9〕李家浩先生指出此字见于《汗简》和《古文四声韵》,是“闵”字古文,〔10〕更为释“文”说增加了证据。李学勤先生进而指出此字从“民”省声,所以可以读为“闵”或“文”。〔11〕“毋”、“令”、“知”三字,原文分别作“母”、“命”、“智”。“以讹”,林素清女士认为“以”通“而”,“讹”是“虚伪不
5、实的话”。〔12〕此说有歉圆满,既然“以”通“而”,那么“讹”就应该用作动词。顺此思路,裘先生将“讹”读作“过”似可考虑,〔13〕然则“必文而过”的大意是一定要进行文饰而应付过去。当然,如果同意把“讹”解作“虚伪不实的话”,那么“以”也可以不必改读另解,然则“必文以讹”大意就是一定要用虚伪不实的话来进行文饰。这两种不同的理解,在文义上并没有根本的差别。简文“及之而不可,必文以讹,毋令知我”的意思,就是如果已就对方所急之事去游说而不成功,那么就一定要文饰过去(或者用不实之言来进行文饰),不让对方了解自己最新的想法。因为不成功就可能“见疑”而“身危”,身危
6、就要考虑存身而退,正如《礼记·檀弓上》说:“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孙希旦《集解》:“亡,去国也。”〔14〕现在我们看最后一句“彼邦毋藏,流泽而行”。“彼”字原文作“皮”;“毋”字原文从“艸”的古文“屮”,“亡”声,为“芒”字异体;“藏”字原文从“宀”从“爿”从“酉”。整理者把前半句读作“彼邦亡将”,但是没有说明理由,也没有解释其意义。大概“彼邦亡将”很难和上下文联系起来,所以李零先生怀疑它是“彼邦将亡”的倒文。〔15〕从文义看,“彼邦将亡”虽然与下文“流泽而行”可以有顺接的关系,但是和上文所讲的游说不成功风马牛不相及。而从常识看,“亡将”也没有是“将
7、亡”倒文的道理,所以此说当不可信。林素清女士从陈伟先生读“皮”为“破”,说“破邦亡将”与《孙膑兵法·月战》的“覆军杀将”意思相近。〔16〕这实际上和上下文的语意也缺乏联系,所以此说同样难以信从。我们认为整理者把“皮”读作“彼”是对的,“彼邦”应该就是当事者进行游说活动的那个国家。根据《论语·子罕》中所谓的孔子“四毋”,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17〕《语丛三》64、65号简“亡意、亡古、亡义、亡必”之“亡”显然都读作“毋”,〔18〕因此简文从“亡”声之“芒”自可读作“毋”。简文从“宀”从“爿”从“酉”之字,其实就是“藏”字的异体。这种写法的“藏”
8、字又见于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文曰:“其一从,其一藏府。”〔19〕实际上郭店简中“藏”与“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