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梳理

《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梳理

ID:22365115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梳理_第1页
《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梳理_第2页
《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梳理_第3页
《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梳理_第4页
《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梳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梳理  下利是指大便稀薄,次数增多,或泻下脓血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病证,它包括泄泻、痢疾及霍乱等。  下利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病证,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均可参考本病辨治施治。《伤寒论》中所言下利,实际上是泄泻与痢疾的总称,论中又称其为自利泄利下利清谷及协热利等,涉及的原文有80多条,其属性有寒、热、虚、实及寒热错杂之不同。所谓寒热错杂,是指八纲证候中寒热属性相互对立的两纲同时并见,且寒热双方性质俱真,毫无虚假,寒热各方表现的症状均客观

2、存在的证候。由于寒、热是相互矛盾,水火不容,人们容易质疑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能否同时并存,也易认为寒热药物并用于同一处方,其药性容易相互抵消。  所以,对寒热错杂证候的辨别十分重要。同时,古今医家的大量临床实践都表明:寒热并存的病机广泛的存在于诸多病证的发展过程中。临床中各种慢性病、疑难病久治不愈常出现寒热错杂证,包括表里寒热错杂证、上下寒热错杂证、中焦寒热错杂证等,病情复杂,治疗棘手。本文拟对《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有所裨益。  1、三泻心汤证  三泻心汤是指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

3、甘草泻心汤,三方原为治疗脾胃不和、升降失调的心下痞而设,但均可治疗寒热错杂的下利。其中,半夏泻心汤证是心下痞满而挟有痰饮的一种证候。临床症见:心下痞满、呕恶、肠鸣下利或大便不调、脉弦滑、苔白腻等,是为半夏泻心汤的辨证要点。本证是由于脾胃不和,升降失序,中焦痞塞,寒热错杂,痰饮内生所致。胃气不降则恶心呕吐;脾气不升,故肠鸣下利;气机痞塞于中,故心下痞满。用半夏泻心汤苦降辛开,和胃降逆、涤痰化饮以治之。生姜泻心汤证则是心下痞满而挟有水气的证候。其主要脉证:心下痞硬,噫气带有食臭味,肠鸣有声,泻利,胁下阵痛,或见下肢浮肿,小便

4、不利,脉沉或弦,舌苔水滑。本证由于脾虚不运,水邪流于胁下,或走于肠间,故见胁痛、肠鸣、下利;脾虚不能消谷,故见消化不良、干噫食臭等证。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另加生姜并增大其用量,而减少干姜的用量,从而使本方加强了宣散水气的作用,若见小便不利,可加茯苓以淡渗利水。甘草泻心汤则用于治疗太阳表证几经误下,以致中虚邪陷,客气上逆而形成的心下痞证。客气是对人身的主气即正气而言,也可以说就是内陷的邪气。凡表不解,均不可下,如误下,必损伤脾胃之气。脾胃气虚,水谷不化,则肠鸣下利日数十次;升降失常,气机不利而痞塞,寒热格拒而错杂于上下,

5、故见心下痞鞕而满,心烦不得安。这种痞硬并非下后实热内结,而是外邪本微,攻下太峻,使胃虚邪陷,客气上逆所致。若再误把虚当成实治,复用攻下的方法,则必致胃气更虚,心下之痞更甚。甘草泻心汤所用药物同于半夏泻心汤,唯重用炙甘草以扶下后之胃虚,除客气之逆,为强主弱客之法。  2、黄连汤证  本方证见于《伤寒论》原文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胸中有热,即热在上,使胃气不降,故患者总想呕吐;胃中有邪气,即寒在下,使气血凝滞,脾气不升,故见腹痛或下利。黄连汤由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

6、夏、大枣等七味药组成。方中用黄连以清胸中之热,干姜温脾胃之寒,桂枝宣通上下之阳气,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安中,使之有利于斡旋上下,调理寒热阴阳。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仅有一药之差,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则成黄连汤。二方比较,黄连汤用桂枝,偏于温通,多用治上热下寒,阴阳不和,呕吐、腹痛、下利等证;半夏泻心汤有黄芩,偏于清热,常用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呕吐下利等证。  3、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本方证见于《伤寒论》原文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

7、,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已发汗不愈,而又用攻下,以致邪陷少阳,气郁不舒,故胸胁满微结;胆火上炎而灼津,故心烦、口渴;热郁不得宣泄而上蒸,故但头汗出;正邪分争,故往来寒热;无关于胃,故不呕;三焦气机阻滞,所以小便不利;内伤脾气,太阴虚寒,故见腹满或大便溏泻。此证是为胆热而脾寒,故治应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解郁利气以通六腑;干姜、炙甘草温焙中州,以暖太阴之寒;桂枝通阳行气,以化津液;牡蛎、花粉生津软坚,以治疗肝脾肿大痞硬等。刘渡舟教授认为:这个方子有小柴胡

8、汤与理中汤合方之义,而与大柴胡汤遥相对应,一治实热,一治虚寒,体现了仲景为肝胆横逆脾胃之时,而分寒热两途与虚实两治之法。但是仲景原论,并无治疗下利与腹胀等文,国内的注家亦鲜有报道。日本人榕堂尾台在他编著的《类聚方广义》内,赫然写出治大便溏薄,小便不利八个字,也可以说它是记载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下利的第一手材料。由此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