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63083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海燕》磨课偶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海燕》磨课偶得湖北省公安县斗湖堤中学严君【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磨“课”,更需要磨理念、磨学情、磨反思等全方位的磨砺,文章以《海燕》一课为例,就磨课进行了探索。..关键词海燕;磨课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1671-0568(2014)30-0085-02在笔者上过的几节公开课中,《海燕》这一课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这一课是笔者上得最失败,同时也是收获最大的一节课。上课的整个过程都很生硬,教师既没有和学生融为一体,也没有和文本融为一体,尤其在对学生的引上,很不自然,有些力不从心,自己感觉到很不满意,但又很茫然,不知道问题具体出在哪里,经过同事们的磨课“会诊”,笔者豁然开
2、朗,收获很大。一、磨理念的渗透,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有“高度”在磨课中,有了新理念,更要深化理念,只有让新理念渗透在磨课的每一部分,伴随着教学流程的每一个步骤,立足于这样的层面进行教学,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大气、扎实、有效,从而展现出语文的本质与美。1.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教学主线就好比一节课的灵魂,各项课堂活动都将围绕它开展并通过它进行发散和拓展,教学主线的清晰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在上《海燕》这节课时,笔者认为自己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没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比较杂乱。这样不仅重点不突出,而且为了刻意地给听课老师一个完整感,每个环节进行得都很匆忙,就像一个急急
3、忙忙埋头赶路的人,一味地赶,但不知要去何方。2.要“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其实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可以将“暴风雨的变化过程”设定为这节课的主线,以朗读为主要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先听课文录音,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然后向学生提问“暴风雨是怎么一步步变化的?”让学生先找到相关语段,再浓缩到找相关的语句,最后精确到用一个词,这样逐步归纳出正确答案:“暴风雨将来”→“暴风雨逼近”→“暴风雨即临”,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茫然,整个思路也会很清晰。二、磨学情的把握,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有“温度”我们追求理性、冷静的语文课堂,但反对冷冰冰的师生关系,提倡课堂中师生之间的热情呼应。因此,教师在磨课中要从根本上树立
4、起“学生观”,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阅历、阅读、理解能力判断,他们在学习中会有什么困难,而学生的困难则应该成为课堂重点。当然,学生有个体差异,那么教学也需因人而异,设置问题应注意坡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简单的交给基础差一点的,有难度的留给能力强的学生,这样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各得其所,获得了具体进步和发展。1.把握学习起点,构建平等对话。笔者设计《海燕》这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是这样的:首先,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或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其次,给本文拟个副标题;然后,归纳暴风雨的变化过程;最后,揣摩海上其他海鸟的心理活动。在这几个环节中,如果能把第二个环节“为本文拟个副标题”放在
5、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效果会更好些,因为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海燕”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会逐渐丰满起来,那么,学生再进行“为本文拟副标题”这一环节就会更容易些,印象也会更深刻些。2.关注教学“意外”,促进师生互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教学实际中出现的“意外”感到措手不及,殊不知,“意外”其实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能抓住契机,合理利用“意外”的潜在资源进行点拨,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在上《海燕》这课时,笔者向学生提问:“文中的暴风雨象征什么?”原以为学生大都会回答到“人民的革命风暴”,因为在上这节课伊始,笔者就介绍过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不难,但有个自告奋勇起来回答此问题
6、的同学,居然很自信地说:“沙皇统治。”笔者感到很意外,但遗憾的是当时只简单地纠正了他的错误,告诉他应该是“人民的革命风暴”,并没作过多的解释,其实,应该继续引发“那到底什么才象征沙皇统治呢?”然后再自然地引导出正确答案,再就文本中的“雷、电”,由此还又可进一步与上一篇学过的课文郭沫若的《雷电颂》联系起来,同样的事物“雷、电”进行探究,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象征不同的内容,再由此讲到“象征”的运用,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问题“象征手法”,又给了学生一个圆满的回答,而且课堂会更自然,更流畅。三、磨课后的反思,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有“深度”1.看似热闹,少了余韵。高明的执教者往往能从学生的简短答问中,看
7、出自己教学的效果,能从学生课堂的反映中看出自己教学的不足,并迅速做出调整,来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还能主动地在课后抽出一点点时间,反馈学生的信息。这种反馈不在多,而在精,而在有代表性。这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还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能从学生那里获得改进教学的宝贵意见,在教学中笔者忽视了这一点,这堂课看似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火花却是始终处于一种将燃而未燃的尴尬境地。这篇文章其实还有很多“品”的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