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

ID:2236099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_第1页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_第2页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_第3页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_第4页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摘要:一阴一阳之谓道,包含着三个问题:一是一阴一阳的关系;二是一阴一阳与道的关系;三是道究竟是二元的或是一元的。本文结合中西哲学史对此展开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已将易之三义(即易简、变易、不易)全部涵括在其中了。关键词:阴阳;道;一元论;二元论;易之三义 Ananalysison“(Thereactionbetp;oneYang,andonisticordualisticafterall.L:NAMESPACEPREFIX=O/>Keyonism;dualism;thre

2、eimplicationsofYi一、前言《系辞传》有关“道”者,最常被引用的有两句:一句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另一句是“形而上[LL][HJ2.3mm]者谓之道”。此二句正是《易传》论“道”最重要的两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包含着三个问题:一是一阴一阳的关系;二是一阴一阳与道的关系;三是道究竟是二元的或是一元的。分别析论,并作平议于后。二、析论(一)一阴与一阳的关系1.把一阴一阳看作并时对立存在的关系,如天地,尊卑,男女,知能,久大,德业等。《彖传》说泰卦“内阳而外阴”,说否卦“内阴而外阳”,《系辞传》下篇说“

3、乾,阳物也;坤,阴物也”,《说卦传》说“分阴分阳”,等等,都属并时对立存在的关系。2.把一阴一阳看作历时交替变化的关系,如昼夜,死生,寒暑等。《说卦传》“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迭用刚柔”,都属于历时交替变化的关系。3.对立与交替之兼具与变化,如“幽明”,倘指背阳、向阳则为对立的;倘指白天、夜晚则为交替的。又如尧、舜、禹之君臣关系本是对立的;禅让之后,君臣易位,却是交替的。《彖传》说泰卦:“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说否卦:“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也是对立、交替并行的生动描述。(二)

4、一阴一阳与道的关系宋代理学家如程颐、朱熹均以阴阳是气非道,一阴一阳,所以阴阳者方是道。《二程遗书》第十五伊川先生语一:“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朱子语类》卷七十四程端蒙录:“道须是合理与气看。理是虚底物事,无那气质,则此理无安顿处。《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便兼理与气而言。阴阳,气也;一阴一阳则是理矣。犹言‘一阖一辟谓之变’,阖辟非变也;一阖一辟则是变也。盖阴阳非道;所以阴阳者,道也。”依程、朱之见,阴阳的对立和迭运都还不能称为“道”;只有那使得阴阳对立

5、迭运的根本的道理才是“道”。所以《本义》简明了当地说:“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三)“道”究竟是二元的或是一元的1.阴阳二元论:《十翼》中《彖传》早就说出二元:“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指出乾、坤为二元,乾坤犹阳阴也。汉京房(本姓李,字君明)在《周易章句》说丰卦“阴阳之体,不可执一为定象。于八卦,阳荡阴,阴荡阳,二气相感而成体,或隐或显,故《系》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北宋张载《横渠易说》云:“一阴一阳不可以形器拘,故谓之道。”又《正蒙·太和》:“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

6、地变化,二端而已。”明末遗老王夫之《周易内传》:“盈天地之间,惟阴阳而已矣。一一云者,相合以成主持而分剂之谓也。无有阴而无阳,无有阳而无阴,两相倚而不离也。随其隐现,一彼一此之互相往来,虽多寡之不齐,必交待以成也。……此太极之所以出生万物成万理而起万事者也,资始资生之本体也,故谓之道。”船山此言,近承横渠,远祧《彖传》与京房,皆阴阳二元论也。2.理气二元论:前引程、朱论一阴一阳与道的关系,大抵为理气二元论。道是理,一阴一阳是气。吴康《宋明理学》述朱熹“理气”说云“自伊川程子为理气二元之论,朱子承之,益广阐其义,《

7、语类》云:“有是理,后生是气,自‘一阴一阳之谓道’推来。”其实朱熹于理气二元,还有更明白的表示。《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六《答刘叔文》:“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示当实有是物也。”3.贵无一元论:韩康伯《系辞传注》是最好的代表。他说:“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故穷变以尽神,因神以明道。阴阳虽

8、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三、平议(一)二元论与一元论平议二元论与一元论本是西洋哲学的用语。纯粹的二元论或一元论,无论中外,都很少见。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eneDescartes)是倡二元论的。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固然为二元;但他又说二者的本源,是“绝对的实体——上帝”。这又有点像《周易》由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