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ID:22360610

大小:6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8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_第1页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_第2页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_第3页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_第4页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摘要]张楚廷先生主要以教育为论域阐释着他的哲学。先生对于人本理念、生命情怀、审美精神、哲学情结和民族深情的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关切,凝结成其教育哲学的灵魂和主旨。先生的哲学堪称“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关键词]张楚廷;教育哲学;旨趣  Abstract:ProfessorZhangChu-tingexpoundshisphilosophybymainlytakingeducationasthedomain.MrZhang'sconsistentinsistenceandconcernf

2、orthepeople-orientedideas,thefeelingsofcherishingforlife,thespiritofesteemingbeauty,thefeelingsofcherishingforphilosophyandthedeeplovefornationcongealsthesoulandpurportofhisphilosophyofeducation.Mr.Zhang'sphilosophycanbecalled“theChinesePhilosophyofOurOwn".  

3、Keywords:ZhangChu-ting;educationalphilosophy;purportandinterest    张楚廷教授对教育哲学的求索近40年,以其富于智慧和热情的工作经由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自然流淌”着“走向”了哲学。2003年,先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课程哲学专着《课程与教学哲学》,引起强烈反响,获得第14届中国图书奖。2004年,又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部高等教育哲学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从结构主义落笔,以哲学与历史学的眼光考察现代、后现代课程观

4、、教学观,对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习焉不察的许多观念发出了深刻的追问,洋溢着浓厚的人本主义思想。2006年8月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哲学》,将视野投向了更深邃、更广垠的教育空间,此书可视为他对教育问题思考、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他思考一般哲学问题的奠基之作。  先生之于哲学,正如《课程与教学哲学》前言所说的那样——“从未想过要见见它”,“从未欲立一个什么目标”,是在“操练着、欣赏着”、“琢磨着、探索着”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走向哲学的。先生主要以教育为论域,却始终指向更为根本的人本身,指向对真善美的终极追问。先生

5、不只是一名学者意义上的哲学家,还把哲学理念和情感推及整个人生,先生的学术和人生无不充满哲学意味,而且这意味越来越浓烈。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读先生的哲学,总能感受到其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关切,总能感受到他那鲜明的人本理念、生命情怀、审美精神、哲学情结和兼具历史和时代感的民族深情。先生内心深处的这份坚持和关切,流淌着先生“情不自禁”的情真意切,凝结成其哲学的灵魂和旨趣。    一、始终秉持人本理念    先生的教育哲学处处流露出他对人本身的尊重和珍爱,人本理念始终是

6、先生展开教育哲学研究乃至一般哲学研究的一个“基点”。正如先生所言,“从最基本的意义来说,‘人是什么’,或者,‘生命是什么’,无疑是教育必须面对的第一问”[2](P24);“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抓住了这个根本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2](P27)。  《课程与教学哲学》一书站在人本立场,凸现“人文引领”的思想主线,在对人文课程、科学课程和社会课程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观”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哲学体系。《高等教育哲学》以人本为基调,“鲜明地提出了高等教育哲学的人本之‘底’,这与布鲁贝克第一次提出‘

7、高等教育哲学论题’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比较全面科学地构建出人本高等教育哲学体系”[3]。《教育哲学》的第一至四章分别以“从哪里开始考察教育”、“人是什么”、“关系中的人”、“人发展什么”为标题,全书8个一级标题中有3个以“人”为中心语,69个二级标题中有15个以“人”为中心语(另有8个二级标题通过承前省略或设问等方式省略了其中心语“人”),一、二级标题中共有18个“人”字。如果这些符号意义上的统计尚不足以说明作者对“人”的看重的话,只要你能打开书本,几乎每一页、每一段都在说“人”,可谓通篇见人。  先生坚持

8、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阐释着对“人”的思考和期待:  ——人是神圣的和复杂的。他说:“教育在丧失了对人的神圣感的时候,教育的神圣顷刻丧失;社会在丧失了对人的神圣的感觉的时候,社会的神圣充其量只是一种虚无的实在。"[2](P123)人的神圣和尊严源于人的复杂性。他在《教育哲学》的“人是什么”一章中对把人的本质简单归结为社会性甚至是阶级性的论调进行了正面批判,进而提出了人的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