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53739
大小:8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下马坊遗址公园实践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院: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时间:2015至2016学年第二学期2016年6月15日政治学院印制实践报告参观下马坊遗址公园我们组这一次选择参观下马坊遗址公园。行动的时候正好是在下雨后,雨后的公园里鲜花格外的鲜艳,树叶格外的碧绿,亭台格外的富有诗意,空气更加的清新!下马坊遗址公园总面积20公顷,位于南京中山门外。2007年南京市政府建成下马坊遗址公园,所有与下马坊有关的文物都聚集于此,中断了多年的下马坊至大金门的神道再次恢复,保证了明孝陵陵寝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我们参观了一些有名的有趣的文物和地点:下马坊:是明孝陵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两
2、柱冲天式石雕牌坊,它高9米,宽6米,额上横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即指示文武各级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以保持陵区的肃穆和对陵寝的尊崇,违者以大不敬论处。下马坊设于洪武26年,牌坊体型伟岸,雕刻精细,书体公正,是明代初期石刻建筑的精品。下马坊是明孝陵的一部分,作为孝陵的起点。神烈山碑:位于下马坊牌坊东面,正面面对着公路。是明嘉靖十年立的“神烈山“碑,碑通高4米,碑额篆刻“圣旨”二字,碑面阴文双钩浅刻“神烈山”三个字。原有碑亭,现已不存在,仅存四角石柱础嘉靖十年二月。为了封生父的显陵为“纯德山”,明世宗先追封袓陵为“基运山”、皇陵为“翔圣山”,而考虑到孝陵亦宜同体,所以诏改“钟山
3、”为“神烈山”,于是树立了今天下马坊公园里的“神烈山”碑。神烈山碑亭石构件五爪金龙”石构件,其实是当年嘉靖皇帝把“钟山”更名为"神烈山"时所立,给神烈山碑建了一碑亭,此石构件是碑亭的重要一部分。碑面两侧有宽约20厘米的边缘,边缘上雕满如意云纹,碑面中间雕一五爪龙纹,线条流畅,形象逼真,龙纹身上满刻龙鳞纹,两端出榫。神烈山碑以及禁约碑,都不是朱元璋时期修建,而分别修建于嘉靖以及崇祯年间。在太平天国时期,碑亭被毁,只残留了四个石柱础,自此“五爪金龙”石构件不知所踪。直到2007年在修建下马坊遗址公园,民工在清理泥土之时,在神烈山碑东侧隐约有一块石材露出地面,一条有着五个爪子的浮雕隐约
4、出现,随着几个小时的发掘,一条张牙舞爪的“五爪金龙”浮出地面。碑亭上的“五爪金龙”石构件才得以重见天日!不过,“五爪金龙”石构件出土时就已断成三截。据了解,神烈山碑边上共有4块这样的石构件,但此次发现的只是其中一块,另外3块可能依然埋在下马坊周围,不被世人所知。禁约碑:就在神烈山碑东边。明朝末期至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时,孝陵内遭雷击火烧枯死的树木不计其数,再加上明朝政治中心早就北移至北平,保护力度微乎其微,故崇祯帝在孝陵立“禁约碑”,对孝陵的保护再申禁谕。碑首雕有二龙攫珠,碑面镌刻南京神宫监奉皇帝敕谕而制定的禁止损坏明孝陵及谒陵条款。碑文有点长,碑面裂痕太多,不过依稀还能看得懂一些字
5、。部分碑文如下:南京神宫监,钦奉皇帝敕谕,为禁约事:窃炤从古埋金,有天子郁葱之气,我朝奠鼎,为国家丰芑之基。洪惟太袓高皇帝,驱逐胡元,首辟方夏,在天之灵,妥侑于斯。仰瞻孝陵,关系根本。祖脉发自茅山,鲜原开于钟阜。龙蟠风翥,属万年弓剑之孝陵卫:位于下马坊以东,是在明太袓驾崩后设立的军事场所。并不是我们今天熟知的南京地名,而是明朝的一支军队,一支特殊的军队。600多年前,“孝陵卫”是大明帝国一支精锐部队的番号,其地位不亚于京城内的皇家卫队。“孝陵卫”就是当时的军事警卫机构,也就是专业保护“孝陵”的部队。每卫有5600人左右,一卫有5所,每所有1120人。这些官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挑选
6、出来的。其中又挑选了500名精兵。精兵的选择标准: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这些精兵每五年进行调整考核一次,据史书记载,不能胜任者,可令其男儿承替,无男儿承替者,应侍禄回乡养老。”和末位淘汰制一样,不能胜任的人,就可以令他们的儿子来继续帮着守陵。如果没儿子顶职的士兵,就可以领着俸禄回乡养老去了。这像领退休工资一样。据了解,当时其他一些兵种好像是没有这样的福利的。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驻守。孝陵卫的官兵共驻扎了167年,直到明朝灭亡。此后,孝陵不再有驻军把守,所以孝陵遭到了严重的
7、破坏,重建后的孝陵卫里,有明代石马以及几根栓马桩。当年孝陵卫是皇家禁地,近6000名精锐士兵驻扎于此。这样的庄严与肃穆只有一个原因,这里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孝陵的入口。明孝陵国家和皇权的象征,也是“龙脉”所在,孝陵的平安就意味着子孙兴旺发达、国运长久。因此,除了管理孝陵内部的神宫监外,皇室特地在下马坊东侧设立了军事机构“孝陵卫”,以保卫孝陵的安全。但如今卫所已无迹可寻,但留有地名“孝陵卫”。栓马桩和明代石马:位于孝陵卫内。据了解,拴马桩是2007年征集于民间。多数为青石质,桩头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