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53622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与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高等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办学设施,是建设一流高等院校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力保障,成为高校管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讨了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 一、背景与现状 高校校园X建设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X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主要是楼宇联X,提供X络基本服务;第二阶段:应用系统建设,各部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如教务系统、科技系统、研究生系统、财务系
2、统等;该阶段还包括数字图书、教学课间资源建设等;第三阶段:数字校园、一卡通建设阶段。2002年以来,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数字校园、一卡通、校园X智能化建设。建设的主要内容为: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技术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和规范,统一门户,实现单点登录,最大限度地将各部门的应用系统集成起来,从学校整体上实现各种业务管理和应用。 同时,教育部也在积极指导和推进高校的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2000年以来,教育部高教司成立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协调委员会,由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的专家组成委员会,全国30余所高校为其成员,到目前
3、为止,已经颁布有“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3版,具体指导、考核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1、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对学校的所用业务,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应用平台、规范业务流程,消除校园内信息孤岛,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种资源的共享,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2、促进教学、科研、管理过程及模式的全面信息化 数字校园项目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工具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部门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力地促进全校范围内的资源共
4、享和交换,拓展广大师生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广大师生员工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通过数字校园项目的建设,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虚拟大学环境,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3、辅助各级管理与决策数字化 使各级领导决策实现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结合学校数字资源和计算机的辅助改进领导决策质量。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领导明确决策目标,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及报表辅助支持。 三、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设计 1、信息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标
5、准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对保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各个学校的特殊性,因此所采用的信息标准必须保证和国家以及教育部的信息标准相兼容。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颁布为教育部门进行教育数据总体的规划和组织,建立统一数据库平台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它将带动教育管理信息存储、访问、更新、传递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减轻学校人力资源和财政管理的负担。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信息标准也必须是一个及时更新、不断充实的动态系统。因此,学校的信息标准系统建设必须有很强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学校将信息标准按等级进行管理,除
6、教育部的标准外,还补充自己的标准,如果自定义的标准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普遍性,还可以上报教育部,以便成为正式的标准,这样使标准本身不断丰富和完善,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随着各类信息系统不断增加完善,对信息安全、权限管理、系统间交互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强烈。原有各独立的应用服务系统各自为政的身份认证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应用环境。学校需要有一个独立、安全、高效和可靠的身份认证及权限管理系统,由此系统来完成对整个信息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身份认证系统将是数字
7、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为数字校园的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身份确认与权限交付。用户通过一次认证后,即可获得相应权限,并使用数字校园中所有应用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 建设重点包括几个方面:用户资料的集中存储和管理、用户身份的集中验证、访问权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具体包括目录服务、认证服务、单点登录服务、角色管理、授权管理、应用认证接口包、数据维护与日志管理等 3、统一数据库平台 统一数据库平台是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平台,是一个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交流、通用的服务平台,是一个为
8、学校的管理提供高效、共享的管理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为校内人员提供开放的数字化生活环境的平台。 通过统一数据库平台的建设需要到以下目标:1、保证全校信息编码的统一和一致2、保证任何两个异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3、保证任何两个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业务数据4、保证遵循“谁产生、谁维护”的原则,所有的数据都有特定的产生者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